•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刻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2013-11-01 14:28 来源:南方网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杨丹娜

——兼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

  论文摘要:把握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得失;正确认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刻意蕴和发挥其当代价值的积极现实意义: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至今仍然不可或缺;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仍然是党正确决策和决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仍然是纠正党内严重脱离群众的有力思想武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实践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要注重解决改革中的利益矛盾,化解利益矛盾。

  关键词:毛泽东 群众路线 思想意蕴 当代价值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以及党面临的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于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我党”)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进行一次党的群众路线再教育,扭转一段时间以来党内严重脱离群众,党群关系紧张的状态,使党的建设出现新局面,这是非常及时的明智之举,作为新时期党建重大举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温党的历史,学习传统,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将进一步增强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集大成者,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今天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达到我们初衷和政治目的,研究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刻意蕴及当代价值不无脾益。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探源及其主要内容。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之一,是我党长期革命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它在革命斗争年代开始形成,此后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系统的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理论体系。

  毛泽东出身农民,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重民思想,十分重视中国农民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他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在后来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名句,并且把它运用到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中去,制订了一系列饱含群众路线的路线、方针、政策。他是最早而且是最敏锐地观察到人民大众力量的少数建党初期领导人之一。

  建党初期,毛泽东把唤起民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它强调实行“民众大联合”,在中国传统农业大国,农民占90%,所以,在某种意义上,重视民众,就是重视农民。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尖锐的批评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指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即使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革命形势处于极端困难时期,他仍然认为,真正的刚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刚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完全打不破的。正是由于看到了革命群众,即广大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因此,后来中央苏区红军被迫离开井冈山革命老区,长途跋涉两万五千里,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从最初30万人,最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足3万人。但长征队伍是播种机,是宣传队,由此播下革命火种,对中国工农红军做了宣传,由此揭开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新的一页,充分显示了毛泽东群众路线在军事斗争中的重大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我中华大地,面临亡国亡党的危险。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和各地抗日游击战斗队伍,配合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国民党正规军,一个在正面战场,一个在敌后战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敌后战场,抗日队伍除了红军之外,大多数为敌占区军民,人自为战,村自为战,用土枪土炮与敌周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战斗胜利。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曾高度评价了人民群众参与的抗日队伍,认为中国由于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人民战争必胜,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以及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终将日本打败。

  抗日战争的进程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判断和分析,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反抗日本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反侵略战争的首个胜利,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在《论联合政府》、在《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等著作中,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反复强调群众路线,群众工作,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革命和从事其他事业,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等等。这一系列讲话,使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已经深入人心。

  在战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人民战争思想中,“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使的时时、事事、处处以民众参与作为战争的根源,使日本侵略军处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里面包括充分利用西安事变为契机,迫蒋抗日,组织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了正面战场,阵地战,游击战、敌后战场,随处结合,八方呼应,使日本侵略者孤立无援,处处被动挨打的境地,为此情形,岂有不胜利之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抗战胜利,就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军事战线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人心向背,政权的成败得失。抗战胜利,国共和平谈判,研究建立联合政府,建设新中国的发展大计。可惜谈判破裂,国共内战爆发,当时国民党拥有800万美式装备的正规军,控制着全国主要交通战线和战略要地,而解放军在解放区广大范围内,只有小米加步枪,国共两军处于明显的一优一劣的境况,蒋介石扬言要三个月消灭共产党,统一全中国。但是,战争胜负不但取决于武器装备和武装力量人数等物质因素,而主要取决于人心向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选择。很快,胜负的天平迅速倾向中共一方,三大战线一打响,战争的强弱相对地发生转换,解放军由弱变强,国民党统治区政治上全面失信,经济上迅速崩溃,军事上节节失败,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大批爱国知识分子知名人士纷纷倒戈,离蒋而去,面对腐败透顶的蒋家王朝,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纷纷抛弃而支持共产党,由此可见,民众支持与拥护与否是决定一个政权成败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实践党的宗旨和党的纲领,毛泽东同志根据发展的需要,结合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制订了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其办法是一般沿用革命战争年代的群众运动方式。

  在广大农村地区,除解放区外的大部分地区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清匪反地,土地改革运动,通过斗地主,分田地,翻身解放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地参加了这次民主改革运动。

  在城市,各级领导干部先后从农村进入城市组织建立各级政权组织,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进城赶考,必须注意“两个务必”,防止剥削阶级思想和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防止脱离群众,消极腐败之风的蔓延。

  随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炼钢铁,以群众运动形式开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了反腐防锈,反对官僚主义,自1963年起又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俗称四清运动),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前奏,1966年,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群众运动肇始,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陷入严重扭曲和变形阶段,使党和革命事业遭受到严重的挫折。

  概括以上所述,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实践,逐渐完善,成熟,在新中国建立后,我党执政新形势下得到新的丰富发展,最终形成完整的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可以集中概况为: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对人民负责,向人民负责与向党负责的一致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工作中要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的正确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等等。

  实践告诉我们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群众路线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因此,群众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

  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历史反思。

  综观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发现,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产生,形成群众路线思想指导下革命实践相当成功,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在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方针指导下,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组织动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了伟大革命战争,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前所述的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光辉。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体现在一系列理论概括的经典论述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切以群众利益为依归和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在野党变为执政党,处于新形势下的中国共产党继续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使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前30年,我们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初步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使中国人民在近百年屈辱中真正站起来了。

  但研究这一阶段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实践,我们不能不遗憾地看到,这段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遭到严重扭曲和变型,甚至有的时期走向了反面,造成了革命和建设事业严重偏差和失误,必须好好总结反思。

  由于党的民主制度建设严重缺失,民主监督机制,特别是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的缺席,使毛泽东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集权主义思想膨胀,个人崇拜,个人迷信迅速抬头,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也受到破坏。

  在这样的氛围下,解放之后政治运动泛滥,从思想政治批判到经济建设的运动方式,毛泽东似乎常以“革命”、“批判”等政治运动的方式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和革命理想,于是,解放初期有批电影《武训传》文化运动;有批判《红楼梦研究》文化批判;后来又有批胡风反革命集团;之后又有1957年整风运动期间的反右派运动。在经济建设方面,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却是以群众路线形式,违反群众意愿,离开深入调查研究,脱离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结果由于“大锅饭”形式造成效率低下,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而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明明是错误的决策,人民公社体制就是得不到纠正,直至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制推广,才宣布人民公社制度的破产。

  由于党的群众路线受到扭曲、变型,离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长达20年,国民经济大受影响,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苦,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悖论,以革命之名,以群众路线,群众运动之名,却走向了反面?产生相反效果?

  1981年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其原因,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的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由于党内严重缺乏民主监督机制,于是,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作用。这就造成了一个时期以来经济建设上严重偏离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这说明,在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已经远离了原来主旨,偏离甚至走向了反面,颠覆了群众路线的本意,走向主观唯心主义,群众路线和调查研究成了主观意志玩弄的工具,从而走向了反面,“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到了顶峰。在文革期间的所谓调查报告,包括工厂企业的调查报告,教育革命的调查报告,却是带着主观意志,有目的地去挖掘、选择性地获取材料,为歪理邪说找根据,风行一时的《从上海机床厂培养工程技术人员道路看教育改革的道路》就是典型案例,调研报告挖空心思。把学校教育说得一钱不值,根本无须上学,实践经验就足够,为此,把学校培养的人员,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生,最棒的是没有上过大学,以实践起家的工人技术员,水平最高,由于否定大学教育,一切从实践出发,于是,工农兵上大学,推荐上大学成为制度,小学、初中文化的工农兵大学生占据大学课堂,就是这一荒唐报告的最终结果,甚至得出文科大学可以取消的结论,真是荒谬绝伦!

  由此可见,带着主观意志搞调查,带着政治需要去联系群众,为达主观目的肆意去玩弄群众路线,玩弄调查研究,根本就是严重偏离群众路线的本意,没有不失败的。这是我们研究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新中国建立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失误,变型,扭曲的教训,值得今日改革开放步入攻坚阶段时期人们深刻反思,认真汲取经验教训。

  三、把握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刻意蕴和发挥其当代价值。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刻意蕴,主要表现在科学地体现和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完美结合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的解决谁是人类历史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原本动力问题,肯定了进行生活生产的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系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群众是认识世界的主体。也就是说,人民群众的实践,既是认识世界的源泉,又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所以认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群众的检验也是实践的检验。毛泽东总结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集中化为系统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认识论的辩证统一。这个观点,毛泽东在其著名哲学著作 《实践论》中有精彩论述,把群众路线上升到哲学精华。深刻地指引着后来的革命和实践,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刻理论意蕴,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和学习。

  依据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刻理论意蕴,发挥其当代价值,也就在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和作风,推进改革,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实践深刻体会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群众路线观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结晶。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改革已遇到坚冰,如何打破利益集团固化的藩篱,这是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但我们还应看到,尽管发生如此重大变化,我们的人民群众作为时代主体地位、推动时代发展的历史地位没有变,群众观点决定了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决定群众基础,如果缺乏群众基础,那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特别是改革到现阶段,每项改革都会触及群众切身利益,成为最为敏感的问题。因此,无论我们的社会发展状况如何变化,改革开放状态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观点始终不能变,必须始终坚持。

  那么,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发挥好其在当今时代价值,应深刻认识以下下几点:

  1.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至今仍然不可或缺。

  群众路线不仅仅是党的一种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群众路线有利于保持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不变,有利于克服党内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群众路线是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群众路线执行情况,已经成为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

  当前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纠正“四风”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为武器,纠正党内脱离群众,违背群众路线的一切 不正之风,这是保持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举措,必须有壮士断臂的精神和勇气,否则,将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2.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仍然是党正确决策和决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需要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率领群众去完成改革开放的新任务。那么,这系列决策过程,仍然应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科学民主决策才能作出符合群众利益的重要决策,依靠拍脑袋,依靠部门自己作出决策,往往脱离实际,往往偏向相关利益部门损害大多数群众利益,必然遭到群众反对和抵制,其结果必然是无效的,失败的,这已经有很多很多教训。群众改革呼声很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决策,如公车改革,官员财产申报,退休双轨制改革,全国住房联网等决策,迟迟得不到推行。相反,伤及群众利益,如国企员工下岗分流,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作为政府卸包袱的办法,说改就改,毫无阻拦。可见,利益部门既得利益者主宰改革,必然脱离群众利益。这就充分证明,群众路线才是正确科学决策的根本,任何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企图维护特殊利益阶层的决策,是不会得到群众拥护,最终决策的推行,是干群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

  3.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仍然是纠正党内严重脱离群众的有力思想武器。

  当今党内面临的最危机是脱离群众,脱离群众不但使党失去道义和执政合法性,而且是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处于同人民群众对立之中,这是非常危险的,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高度统一的,一致的,一旦党的利益背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非常危险了。不久前有一个官员对提意见的群众反问,你是代表共产党说话,还是代表老百姓说话,这已经不打自招地认为,群众意见群众利益与党是对立的,显示这个群众提的意见,这不符合这个官员的口味,就认为不为党说话,而是为老百姓说话,这就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党和群众关系,官与民关系的状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记得苏联解体前,曾经在民间作过一个调查,你认为苏共代表谁的利益?调查结果显示,70%的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特殊阶层利益。可见,苏联共产党一夜之间解散,无任何人为之惋惜,说明其人心尽丧,被人民彻底抛弃了。这就是脱离群众的必然结果,所以毛泽东与群众路线的思想,在今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再一次重温,教育全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最近在各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播放一部专题教育片《苏联亡党反思录》就是为了进一步从反面教训汲取苏共亡党亡国的教训,从而使全党惊醒觉悟起来。

  4.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实践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要注重创新解决改革中的利益矛盾,化解利益矛盾。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年,习近平同志做出重要批示: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发展好。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加大依法治政力度,完善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身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生产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这就是毛泽群众路线在新时代、新时期的最新运用。

  “枫桥经验”其实就是就地解决矛盾,化解群众矛盾的经验,其中引入注目的一项成果就是96%纠纷在村镇一级得到解决。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近年来社会矛盾凸显,群体事件频发,信访量剧增,基层维稳任务繁重,必须引起党政部门高度重视。拆迁征地中的利益矛盾又使各种利益矛盾不断叠加,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头疼问题。

  城镇化不能靠政府强行推动,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切勿因城镇化而侵害群众利益,强迫群众上楼,进城。违反经济自然规律,强迫拼村、拆村,迫使农民进城,致使大量失地农民成为既无土地,又无工作,更无社会保障的“三无农民”,这是非常危险的城镇化泡沫,必须提高警觉,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条群众路线的根本。

  (本文为作者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南方网编辑:郊北)

编辑:莫凡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