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科学的引导机制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

2017-01-09 08:51 来源:南方日报 白国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农产品供给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供给体系。与此相适应,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建立科学的农业引导机制,在促进高效产出的同时,既确保产品安全,又有利节约资源、环境友好。

  形成农业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配置的引导机制

  农业是一个产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比较充分、自然风险相对较大的行业。在农业发展的关键资源要素方面,土地是基础性关键性的资源。目前农业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相对较低,市场流动性较差。因此,要推动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赋予经营权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权能;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新的土地资源流转形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资本是农村资源配置盘活的“催化制”,要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完善为基础,引导城乡资源的双向合理流动;推动城镇资本进入乡村和农业,将有利于盘活农村农业资源,提升其利用的效率与效益。为此,要创新农村金融制度,科学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借助基金、贴息、担保等金融形式,引导城镇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向优化农业供给流动。在土地流转规模继续加大、机械化率提升和资本入农的背景下,要积极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促进农村人口稳步城镇化,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大要素优化组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更为充分的条件。

  形成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引导机制

  科技是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稀缺性资源;科技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力源泉。目前,在农业劳动力以老人和妇女为主、农业劳动力增长乏力、农民生产意愿低下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更多的科技和资本投入,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由于农业收入不佳、农村公共服务缺失,农村、农业科技资源流失比较明显,迫切需要形成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力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和动力;同时,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机制,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完善农业技术的推广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新生代农民工大量出现和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背景下,农业生产的“脏活、重活、累活、收入差”的状态必须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才会有更多人“务农”。因此,需要推广先进技术的应用,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逐步降低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逐步破解农业劳动力匮乏的后顾之忧。这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会有持续的动力。

  形成合理农产品价格的引导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引导生产、调节供求最直接、最管用的信号。从理论上说,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不足,防止“谷贱伤农”和“米贵伤民”现象出现,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如采取支持价格、限制价格等。但这又容易造成价格机制的扭曲,使农产品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失灵。因此,需要进一步根据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增加农产品购销价格政策的调节弹性,让市场信号准确地传导到供给一方,促进供给侧的结构调整。在农业补贴政策上,要发挥补贴对优化农业供给结构的促进作用,把对农业的补贴集中到农业发展的供给侧,由补流通、补价格转向补生产、补收入、补生态,形成供给侧的引导机制;另外,还要重点向新型农业主体聚焦,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先进的生产方式。这样,才能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推进。

  形成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引导机制

  要形成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引导机制,使农业生产绩效评价由单纯的增加产量转向综合的目标导向评价。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出发,需要在以下四个维度上体现农业生产的综合目标评价导向:一是稳定增加农业生产、提高效益上,继续支持促进农业的丰收、粮食增产,提高农业效益;二是在农产品的安全上,要引导减少对化肥、农药及其他有害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三是在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上,要在注重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避免土地超垦过牧、地下水超采等不合理的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加大对土地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加剧、面源污染等环境生态问题的治理力度,促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四是在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素质和规模结构上,要引导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改变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及碎片化状态,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与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辑:林湄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