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变阶段性政策举措为长效化扶贫机制

2017-02-27 08:55 来源:南方日报 白国强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我省通过“五方挂钩”“八大工程”等重大举措,形成了“竖到底”“横到边” 的精准扶贫大格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的精神,全省需要更加扎实地实施精准扶贫,进一步厘清扶贫的战略与措施,将阶段性的政策举措转化为长效化的扶贫机制,率先实现脱贫奔康目标任务,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处理好短期性措施与长效化机制的关系

  对广东来说,推动贫困户和贫困村的暂时性脱贫并不太难,难就难在实现长期的稳定脱贫。为此,需要厘清扶贫的短期性措施与长效化机制的作用关系,兼顾二者的作用方式和实效,更加注重形成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改善贫困户的生产能力,提升贫困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水平,确保低收入贫困户不再返贫,贫困村集体经济脱离困境。为此,一方面,要继续实施短期救济性措施,把捐款捐物、助学救治、困难补助等举措精准地落实到贫困户,使短期性措施更加精准有效。同时,要更加重视脱贫攻坚政策的长效化、可持续性。做精做优产业扶贫、教育文化扶贫、劳动力就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等具有长效意义的扶贫举措,使之对脱贫产生持续性作用,以预防大面积返贫现象出现。尤其对具体的扶贫产业项目,要找到合适的经营人才和领军人物,持续地经营下去。

  建立保民生、兜底线、保基本的扶贫长效机制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安全阀”。要强化村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切实解决贫困户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基本民生问题,建立保民生、保基本、兜底线的长效机制。在农村因病致贫、因“学”而贫的问题还是较多的,应通过政府资助、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建立有针对性的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基金和教育补助基金,重点解决贫困家庭大病、慢性病和学生上学等难题。要加大就业保障的扶持力度,发挥就业保障对脱贫攻坚的关键性作用。要针对贫困户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低下、劳动技能培训严重不足的问题,强化实操性种养技能培训和本地紧缺的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并与重点企业挂钩,实现贫困户劳动力的培训就业;要兼顾运用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保障机制,避免贫困户家庭零就业状况的出现,促进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实现有效就业。同时,要建立贫困家庭毕业生信息库和创业项目库,实施“定制化”创业指导服务,引导贫困家庭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进一步拓宽贫困户货币性收入的增收渠道

  贫困户家庭收入往往表现为:家庭农业经营收入低、外出务工劳力少,其他非生产性收入比重严重偏低。在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均生产资源拥有量相对增加和农业技术水平提高的背景下,获得实物性收入,如通过种养,获得必要的粮食和家禽,对于贫困户来说相对较易,但通过市场将实物性收入转化为货币性收入就较难,这是贫困户收入能力最弱的一个环节。而缺少货币性收入是农村贫困户的重要表现。因此,应重点提升贫困户获得货币性收入的能力。具体可以财政性扶贫资金为投入,对设施农业、林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算成股份量化给特定的贫困户,让其获得一定的货币性收入;同时,大力培育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组织等农村生产经营组织承担扶贫责任,并在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前提下,让贫困户以劳动力、土地、房屋、农业设施、林地、林木及扶贫到户资金项目等资产作价入股,按股分享合作社的经营收益。

  让产业精准扶贫动态地适应市场性需求变化

  动态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精准地实现产业扶贫。在乡村地区生态品价值凸显的背景下,优质的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产品等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为此,要借助全省现代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的契机,创新产业精准扶贫的思路,实现产业扶贫的持续发展。要紧跟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所衍生出来的服务需求和对生态产品的购买需求,推出更多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农业生态产品;要借助现代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打通扶贫产业的相关产品与域外市场对接“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扩大种养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扶贫产业产品的市场价值;进一步利用扶贫单位的渠道性优势,建立长期性的合作机制,为贫困户和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性机遇。

  在本土组织形成根植性的“长期扶贫工作队”

  要高度重视本土社会力量在精准扶贫的长期性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培育形成根植性的“长期扶贫工作队”。要发挥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经营组织的牵头引导作用,通过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技术指导等农田耕作标准和服务,提高贫困农户利用农业技术的效率,促进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提供。要依托乡土人才的示范效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机操作、特色种养、生产加工等培训,带动贫困户和贫困村实现脱贫奔康。要打出乡情和亲情牌,广泛发动本土外出人员,设立本土的贫困帮扶基金,定期对本乡本土的贫困户进行帮扶救济,养成良好的扶贫济困、热心公益的乡风民俗。另外,还要借助各种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力量,通过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等多种方式,助推全省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原标题:变阶段性政策举措为长效化扶贫机制

编辑:赵艳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