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先导性支柱性及引领作用

2018-07-09 08:14 来源:南方日报 吴伟萍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新动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指出,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特别强调要瞄准高端高新打造产业新支柱。当前,广东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要牢牢抓住关键重点,把握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加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摆脱价值链低端循环锁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赢取国际竞争新优势,并以此为突破口,引领广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导力量

  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和基础,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而引领带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战略性新兴产业除了具备一般新兴产业的高创新性、高成长性特征外,更具有战略先导性,其代表着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以及全球新兴科技产业化的新水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起方向性的引导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培育壮大,有可能逐步成长为主导产业,进而最终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最集中的领域,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撑,因而成为引领一国或地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依靠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目标,更是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东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

  广东经济体系的突出短板是产业体系,产业低端供给过剩而高端供给不足,特别是新兴产业尚未成长为新支柱,规模实力仍较弱小,面临整体创新水平不高,高性能芯片、基因工程等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等挑战。当前,广东经济在向上突围的进程中,遭遇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贸易壁垒以及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夹击”,传统的要素驱动型粗放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广东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必须加快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变,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趋势,重点布局对广东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长期支撑和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成为产业体系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形成一批新增长点,从而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高起点推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持续提升广东产业和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引领广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聚焦主攻方向。为此,政策的着力点应是加强分类施策,突破制度性障碍,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营造适宜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综合考虑产业生命周期及技术、市场成熟度等因素,分类扶持培育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在产业选择上具有前瞻性,还要考虑产业生命周期以及技术、市场、资金投入等因素,讲求分类发展策略及推进时序。对于广东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市场成熟度较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可采取领先式策略加快做强,形成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力争培育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为超5万亿元的支柱产业。对于处于产业成长阶段、规模实力尚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可采取跟踪下的跨越式发展策略,侧重通过自主创新和优势集成,组织重大专项集中攻关,壮大产业规模,成长为新兴支柱产业。对于广东应用基础较好、技术具有一定成熟度的产业,如数字经济,可采用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并举的扶持方式,培育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业态,力争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对于广东具有特色资源禀赋的新兴产业,如海洋经济,应注重以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开发能力,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二是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向产业链上游突围,破解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问题。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在产业链中下游的应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环节已有良好基础,亟待向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环节寻求突破。在这一关键时期最需要政府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应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全产业链”布局和推进,遴选一批“卡脖子”、示范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整合“政产学研资”资源,组建协同创新联盟,打通基础科学研究、前沿技术创新、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发展等各环节,尽快解决“缺核少芯”问题,扭转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

  三是激发企业主体活力,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要加快制定实施分层分类扶持的育企引企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关系产业全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提升扶持精准度,争取尽快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并通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扩散带动效应。大力实施“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全球创新百强企业。

  四是以重大平台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布局,依托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及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对接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核心的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平台,引导重点项目、企业、技术、资金等向平台集中,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五是促进金融、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完善新兴产业投融资体系。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服务。积极推动科技资本市场建设,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增加创新型企业上市通道与机会。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创新,支持开展科技信贷融资、培育企业上市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提供融资支持。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编辑:武海林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