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科技创新是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在全国前列的法宝

2018-09-19 11:27 来源:南方网 杨海深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发展起来的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肩负着“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历史重任,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明确要求。广东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基础和核心是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其中最关键的还是靠科技创新。这就需要坚持在全球视野和历史纵深中把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坚持从国情、省情实际出发全面提出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坚持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一、科学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内涵

  科技创新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之世,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竞争和发展的关键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新时代科技创新要有高站位、大格局、新作为。科技创新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积极主动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世界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经验,指出创新不足和技术停滞也是罗马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古代大帝国最终走向衰败和解体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从而赋予战略机遇期以深刻的科技创新内涵。

  二、科技创新是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在全国前列”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是广东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新旧动能的转换是指,旧的发展红利消失,要用新的动能来替代。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随着劳动力、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成本的持续上升,广东以往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无多大空间,所以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发展老路难以为继。要摆脱传统经济的局限,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解决转型升级的难题,创新发展是根本办法,科技创新是强大引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必须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创新发展理念。

  科技创新是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动力源是科技创新。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积极顺应和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持,发挥科技创新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独特作用,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持续驱动力。

  三、聚拢和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以搭建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研究等创新平台为抓手,着力强化创新创业的动力机制,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

  着力推进重大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掌握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足功夫,在半导体芯片、再生生物学、显示材料、中医中药等重大领域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创造条件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系统。完善“政产学研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创建技术战略联盟,形成新的创新主体,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设由广东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共同构成的梯次发展的实验室体系。打造“类硅谷”的创新环境,建立“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孵化模式。

  (二)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参与全球竞争创新发展高地。

  打造粤港澳创新发展生态圈。构建以实验室为主体的湾区基础研究平台体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快引进港澳科技成果来粤转化,共同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推动大湾区及自贸区优惠政策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落地实施。对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要赋予其更大的创新治理自主权,促进自创区与自贸区的“双自”联动。

  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领域合作。吸引国际高端创新机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际科技组织在我省落户。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海外孵化器等平台,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枢纽。

  (三)以创新型人才培育和引进为抓手,深入实施人才计划,着力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

  积极对接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优化提升省“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计划,大力引进一批基础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以及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建立“靶向引才”机制,面向全球遴选引进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完善“柔性引才”机制,以多元方式引进紧缺急需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打造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重点学科。

  探索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人才制度体系。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为契机,努力打造群英荟萃、文化多元、和谐包容、政策开放的国际人才港。创新人才入出境管理机制,优化永久居留受理审批程序,实行更加开放的签证和停居留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机制,在人事管理、投资融资、税收、股权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创新试点,推进粤港澳人才职业资格互认。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

编辑:张琳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