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韶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2019-04-22 14:14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 近日,“韶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市珠江宾馆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韶关学院等的多位专家学者,就其源流、脉络、发展及“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谋献策。此次论坛由韶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

  开幕式上,中共韶关市委副书记、韶关市市长殷焕明,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晓,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郭跃文、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徐伟新等领导出席并致辞。

  文化软实力助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此次论坛为推动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一个极具意义的平台,有利于推动韶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凝聚韶关人民建设善美之城的共识。期待这次‘韶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殷焕明在致辞中表示。

  王晓为社科界学者研究韶文化提出了几点建议。她表示,韶关文化为广大社科工作者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期待社科界各位学者把韶文化置于岭南文化的大框架来研究,把韶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开发、利用,为改革开放再出发贡献力量。

  新时代,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对推动其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郭跃文称,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科技、金融、人才深度融合,一个地区的发展既依赖科技进步创新驱动,更依赖文化兴衰文化繁荣,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韶关潜心做好生态、文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文章,努力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核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我们认为潜力无限,发展可期。

  黎子流从珠玑巷角度切入,提出了几点发展“韶文化”的建议,他认为,韶文化的发展要与韶关当地的旅游、第三产业相结合。只有去韶关的人多了,才能活跃韶关旅游业,促进韶关经济的发展。

  徐伟新认为,应在中华文明演进大格局上考量韶文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一是韶关所形成的舜韶文化是中华文明在中国的重要印证,在中华文明奠基形成中贡献重要力量。二是禅宗文化是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中华文明走向亚洲的重要见证。它为我们正确对待东西文化的融合,对待多元文化的冲突提供了重要启发。三是韶关自古以来形成的民居文化、古道文化、山水文化,作为生态文明共生共进的一种探索,为我们探索实践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历史资源。

  “韶文化”是解读岭南文化的一把钥匙

  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文化自信”、“弘扬韶关红色文化”等内容,作了主旨演讲。新颖的观点、精彩的分析,引发了与会者的普遍共鸣,激发了大家对宣传弘扬“韶文化”的深入思考,提升了韶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此次论坛重磅发布了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田丰的有关“韶文化”的重要研究成果,将岭南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揭示了韶文化的重大意义。

  研究成果指出,四、五千年的传说给韶关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形成了一种以舜文化和韶乐文化追求善美发展的內涵为主的文化传统。它构成韶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影响其他文化要素的主导部分,也是区别于岭南其他区域文化的重要地方特色。之所以将粤北韶关地区的文化冠以“韶文化”,其主要原因正在于此。

  韶文化是认识中华文明的重要入口,是解读岭南文化的一把钥匙。田丰建议,新时代下,韶关市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必须创新韶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把握发展和跨越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强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在推进韶文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韶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建设韶关特色文化产业体系。

  追求“尽善尽美”的独特地域文化

  韶关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元。“韶文化”的提出,引发大批专家学者围绕韶文化的定义、内涵、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总结探索。与会专家学者也据此展开积极互动。

  韶关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宋会群在主旨演讲上明确了韶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宋会群表示,韶文化是岭南文化中富有特色的文化类型,是历时两千余年、深受舜韶乐文化影响的、分布在粤北地区的、由历代行政区划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一种反映多民族民系特点的区域文化。其精神特质是“包容和谐”,“诚信耕读”,追求“尽善尽美”,明显区别于潮汕、广府、五邑等地方区域文化。韶文化的建立,增强了岭南文化的活力,扩大了岭南文化在全国甚至是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章建刚对“韶文化”的考察并非从传统认知的舜韶传说角度切入,而是从韶关城市史包括其文化传承入手。他对“韶文化”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希望韶关在地方发展实践中,通过市民权利的落实,让多样性的城市风貌闪现出善与美的光辉。

  激发红色文化活力

  几千年来,粤北各族人民在韶关这片土地上艰苦奋斗,在生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原始文化、舜韶文化、禅宗文化、民族民系文化、古道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山区生态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韶文化”。

  其中,红色文化作为“韶文化”一种重要的文化要素,如何进一步激发韶关红色文化活力、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对于推动韶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毛泽东思想研究室主任祝彦表示,应该重点就朱德部队(犁市当铺)旧址、梅岭三章、始兴红围、粤北省委旧址四张红色名片开展工作。

  祝彦称,与一些地方拥有著名的、又比较集中的红色资源相比,韶关似乎显得单薄,为数不多的点涉及的面多而广,要做起来似乎是有难度。这样的情况,就要求立足特色,解放思想,创新推进。他建议,韶关可以建立考虑申请建立梅岭干部学院,把红色文化、古驿道文化、青山绿水文化三个板块作为办学宗旨,开设特色课程。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韶文化”是以“至善、唯美”为精神内核,历经两千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特色文化,成为韶关市最闪亮的文化名片。参加学者建议,韶关市藉本次论坛为契机,继续发挥韶关本土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将韶文化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亮点,让韶关这座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千年古城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