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户籍改革为释放体制创新红利扫除障碍
此次户籍制度改革是发展动力由城乡分割体制下的人口红利转向体制改革创新红利的重要步骤。

以解放思想为动力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广东一直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既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更不可能有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

广东社科新著《文化强国论》出版
《文化强国论》以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概念以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力求为文化强国梦的实现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和有序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做好“深圳质量”这篇大文章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先行一步的城市,曾经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也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标志性城市。因此,深圳对“三个转变”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和理解,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三个转变”上也见到了初步成效。
大镇改市撬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通知,此次试点将重点放在镇改市工作,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设市模式,其改革创新的意义显而易见。
积极把握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
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建设,是国家战略的大手笔之一,其发展规划和政策设计应当从国家意志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
构建两广合作共赢发展新平台
国务院批复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了两广(广东四市、广西七市)合作共赢发展的新思路,确定了两广合作共赢发展的新任务,构建起两广合作共赢发展的新平台。
打造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增长极
把握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战略机遇,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对于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意义重大。
区域产业分工是推动区域合作根本动力
经济带相关省区和沿线城市首先应发挥好区域差异化互补优势展开高层次的分工合作,推动产业优势升级。其次,应抓住当前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发展机遇,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平台,推动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争取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早出成效。最后,应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新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协调机制,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奠定制度优势。
发挥广州作为经济带第一核心增长极的作用
广州市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第一核心增长极,应充分发挥其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这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历史还可以这样来写
对于比较“挑剔”的学者而言,发现一本好书、一本值得一口气读完的好书不太容易,可一旦发现了,就如遇到了一个心仪好久的人,真想赶快与之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好书是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放下还每每想着、惦记着,恨不得一头钻入书所带入的世界里,这种与好书相遇的经历,如同与梦中的情人见上一面一样可遇不可求。
新型城镇化“路”在何方?(下)
要实现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转变,壮士断臂式的改革必不可少。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推行新型城镇化同样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配套,需要攻坚克难。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上)
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当前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它不仅是支撑各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申张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新型城镇化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政府要花费更大的气力去营造现代化城市的软环境,特别是在基本公共服务上下功夫。
核心价值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彰显当代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质。坚持“三个突出”,发挥社科优势,推动全省社科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