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都
空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不受行政区域界线的限制,要有效解决,必须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实行联防联治。珠三角九市环境问题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近,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相当。在九市范围内践行环保一体化,构建广阔的联防联治统一战线,必将产生巨大的区域环境效益。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要求,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有效解决区域、流域环境污染难题,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了一把金钥匙、开启了一扇新大门、搭建了一个大舞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2年,珠三角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环境质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当前,要按照《规划纲要》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的要求,与珠三角兄弟城市一道,加快建立绿色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在全国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联防联治推进珠三角环保一体化
由于空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不受行政区域界线的限制,要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实行联防联治。推进珠三角环保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够较好解决各地因发展阶段不同而产生的环保目标不同、工作标准不同、工作步调不同、投入力度不同等问题,有利于发挥区域联防联治的倍增效果;能够将原来跨界、交界的环境监管“死角”提升为各市关注的“热土”,有利于科学分配各市污染减排任务,减少灰霾现象及防治酸雨等区域性污染;能够实现环境资源、基础设施、信息的共享,有利于发挥环境基础设施的最大化效益,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能够统筹各市之间的环境功能区布局和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实现各市之间环保规划的协调统一,避免出现因环保规划矛盾而产生区域不公平现象。
目前,珠三角九市环境问题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近,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相当。在九市范围内践行环保一体化,构建广阔的联防联治统一战线,必将产生巨大的区域环境效益。推进珠三角环保一体化,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核心,坚持“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联防联治、信息互通”等原则,以广佛同城化环境保护框架协议为示范,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围绕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共同目标,大力推动珠江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及各市取水工程协调合作,严格保护饮用水源,确保交界水质符合相应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加强跨界区域河涌综合整治。广州市将在2010年6月前投入486.15亿元,实施污水治理、中心城区调水补水、全市河涌综合整治、中心城区水浸街治理及雨污分流五大工程。
实施空气污染综合整治
联合推动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制定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协同开展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按照省有关要求,以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为切入点,建立机动车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大气复合型污染监测和防治体系,着力解决大气灰霾问题。广州市将深入推进空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在今明两年内计划投入30多亿元,超常规治理空气污染。
统筹固体废物处置资源
在系统分析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数量及处理处置能力基础上,统筹规划各类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固体废物统一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共同打击无证经营、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广州市将按照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市政污泥、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河涌污泥、废家电、电子产品污染防治等8个方面的规划实行分类管理,计划投入37.5亿元,建设广州市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等骨干项目。
执法与审批联动
建立饮用水源保护、空气污染防治等一体化政策体系,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整体对接。建立执法联动机制,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的审批立项。合理调整环境功能分区,制定各环境功能分区产业准入名录,建立污染型企业退出机制。加强跨界污染项目审批的沟通合作,统一审批尺度,共同研究跨界流域和区域的限批、禁批和企业搬迁措施。
实行环境信息共享
建立环境质量信息共享机制,互通大气、水、固废等环境信息和重大项目审批信息,搭建联防联治政策及技术平台。以现有环境空气监测网和跨界水环境断面监测为基础,逐步推进大气、水监测资源共享。加强环境技术交流,联合开展跨界流域、跨界区域环境科学研究,增强环境科研技术的互补性。广州市将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完善陆地和水上监测体系, 构建12369联动指挥平台、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卫星GPS定位调度系统和环境仿真模拟系统等六大功能模块,整合环境信息并实现与珠三角城市的共享。
建立一体化的环保产业市场体系
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环保产业发展。重点探索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和治理技术、环境服务等领域的工作,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立一体化的环保产业体系和市场,发挥环保产业在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联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有效处置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对涉及跨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先互相知照,并统一对外发布信息。广州市将与兄弟城市共同研究涉及跨界的突发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启动、协调联动和快速处理机制,共同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安全事件。
(作者系广州市环保局党委书记、局长)
(编辑:林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