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宇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综合病区楼联系、协调工作(2020年1月27日摄)。新华社发(柯皓 摄)
己亥之末,庚子之春,大疫突至。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迅速打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又一个英勇壮举,也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生命至上:彰显人性光辉
疫情暴发,湖北武汉,医护告急!病床告急!医疗物资告急!生活物资告急!……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习近平总书记对抗疫作出重要部署。
4万多名“白衣天使”从全国各地驰援荆楚,与死神竞速;与此同时,4万多名建设工人赶赴湖北,火神山、雷神山传染病专科医院在10余天时间内竣工交付使用,创造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在火神山医院,每一名党员的防护服上都贴上了党徽图案。“我们要用行动告诉患者,再危险的地方,都有党员和他们在一起。”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宋立强说。
时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的张定宇抱病迎难而上,组建隔离病区,率先采集样本开展病毒检测,挺在最前面。
护佑生命,不惜代价——
“一定要让他活下去!”25天人工体外膜肺(ECMO)、50天呼吸机,辽宁、河南、福建等援鄂医疗队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医务人员硬是将一名重症患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向疫情严重的武汉等地集中,为的就是最大程度提高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
从2020年2月中旬最高峰时的近1万例,到4月14日下降到57例,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中重症患者转归为治愈的超过89%。
一张张口罩勒出伤痕的脸庞,一件件汗水浸透的衣服……4万多名白衣战士与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以身为盾,给生命以最强劲的守护。
众志成城:汇聚磅礴力量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一个个白衣天使“逆行”武汉;短时间内,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
无数人用挚爱守护苍生,凝聚起阻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我们把重症、感染和呼吸相关科室主任几乎都选派到了湖北,很多人都有抗击非典的经验。”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说。
呼吸机、防护服、救护车等各类医疗物资全国调运,粮油、蔬菜、水果等各类生活必需品八方汇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
得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急缺人手,河南太康县兰子陈村5名“90后”小伙自发组团赶赴武汉;
从事餐饮行业的四川姑娘刘仙,听说武汉一些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带着厨师和食材来到武汉,每天为医护人员送上热腾腾的盒饭;
每天60多公里,快递小哥朱红涛一遍又一遍地穿过人影寥寥的武汉街头,不仅送包裹,还当社区采购员、给老奶奶买药;
一段段音乐、播报,“90后”志愿者华雨辰用声音传递力量,作为音乐教师的她,疫情中,有了司机、搬运工、方舱播音员等多重身份;
……
千万人口的武汉,“封闭”之下两个多月维持基本稳定,是亿万爱心扛起了这座城!
科学战“疫”:贡献“中国方案”
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在这场抗疫中,科学的“硬核力量”成为阻击疫情有力的武器。
从“四早”“四集中”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从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从中西医结合探索临床治疗有效方式,到50天内诊疗方案不断迭代升级;从抢建方舱医院,到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从运用大数据追踪溯源和推进健康码识别,到新冠疫苗研发和接种……我国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救治经验不断积累,防控举措逐步完善。
求真务实、科学求索精神,在抗疫斗争中淋漓彰显。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在武汉连续奋战113天,为研发疫苗、构建免疫屏障竭尽全力。
指导临床救治和科研攻关、中西医结合抗疫、持续准确判断疫情状况及趋势走向……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斗争中,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多位院士一直奋战在一线。
其后,在黑龙江、北京、新疆、辽宁、河北、云南、江苏等地,正是因为科学应对,及时有效控制了疫情。
与此同时,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同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动,开设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并向所有国家开放,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各种援助,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目前,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威胁仍在持续;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仍很艰巨。我们坚信,伟大抗疫精神必将激励中华儿女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这一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在广州市第78场疫情防控新闻采访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在穗工作学习的外籍人士代表进行座谈交流(2020年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嘉乐 摄
李兰娟院士(中)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第600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谢大姐合影(2020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右)在搭建的负压帐篷实验室检查血清分离(2020年3月26日摄)。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位于武汉体育中心的方舱医院进行治疗(2020年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讨论工作安排(2020年2月8日摄)。新华社发(高翔 摄)
在湖南岳阳荣家湾收费站出口,湖南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把支援湖北省的临床用血搬运到湖北血液中心的车辆上(2020年3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进驻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20年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医护人员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老胡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撤机操作(2020年4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这是2020年2月17日拍摄的湖北省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