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杨再高: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2022-11-01 11:20 来源:南方日报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战略任务要求,扎实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高水平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筑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经济基础。

  实体强则经济强国家强

  所谓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与形态,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的。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基石,以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服务活动为主,直接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提供保障。实体经济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器,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社会安全稳定的保证。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物质基础,虚拟经济的产生或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并服务于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支撑,其发展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之所以是世界经济和综合实力强国,关键在于实体经济实力强;加拿大、瑞士、荷兰、新加坡、韩国等之所以是发达国家,主要是实体经济发达。而拉美等一些国家经济之所以徘徊不前甚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重要原因就是实体经济衰败、产业空心化。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德国在欧盟各国中率先走出衰退,主要是得益于发达的实体经济;而一些国家深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与实体经济不振或衰退密切关联。当然,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就是美国的实体经济逐渐萎缩、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发展实体经济是有效应对外部危机和构筑发展优势的关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实体经济的复兴和发展,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制造业回归”计划,出台了振兴实体经济的系列政策,以期重振本国实体经济、重塑全球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强盛之基、稳定之锚,实体强则财富多、经济强、国家强。

  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国家发展富强的根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体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采取一系列战略和举措推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实现了规模稳步扩大和质量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一批大国重器及重大实体经济项目建成使用,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发展。2012年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7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3.8万亿元提高到6.3万亿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收从21.7万亿元增长到40.2万亿元。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有效支撑和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我国经济总量从54万亿元跃升至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18.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人均GDP从6300美元升至超过1.2万美元。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促进了中华民族由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稳住实体经济,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就有应对各种经济风险和挑战的底气

  历史和实践表明,一个国家要提高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归根到底要靠实体经济。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要实现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再迈上新的台阶,这些目标的实现关键要靠实体经济。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要看到,我国实体经济竞争力仍然不够强,受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等因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依然任重道远。

  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与形势来看,稳住实体经济,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也就有应对各种经济风险和挑战的底气。为此,要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经济行稳致远、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根基。

  一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引领驱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

  二是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三是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和现代能源、交通、物流、水利、农业农村、高标准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供给保障能力和水平。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提高初级产品和粮食保障水平。

  四是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营造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五是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作者杨再高,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