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群众路线”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历史逻辑与内涵发展

2021-12-03 15:50 来源:南方网 林爱珺 何艳明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党新闻舆论工作的一贯方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相关论述,把它贯穿于新闻舆论对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中,内涵式地发展了“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思想和实践,回应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使命要求和时代呼唤,更好地服务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家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群众视为“真正的铜墙铁壁”,新闻舆论工作一直依靠人民走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并把它作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新闻舆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求坚持和弘扬党的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群众路线: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

  群众路线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萌芽、形成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的探索和争取革命力量的过程中,主张团结群众,不断强调群众意识、群众观点,并将它系统化、理论化地发展为党的群众路线。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第一次正式明确提出新闻舆论工作要讲群众路线,阐述了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的做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群众路线的主要任务在于为革命争取力量,红军的新闻舆论工作任务主要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新闻舆论工作不仅在内容上注意唤起群众之觉悟,也在形式和方法上注意贴切群众的实际;不仅相信群众的力量,而且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让群众“对于自己的力量具备信心”,为人民群众谋求光明的道路。

  毛泽东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意识到“民众的大多数”的作用,并将之融入报刊工作,通过创办刊物提高群众的认识、巩固群众的革命热情。在1919年参与学生周报联合会时,毛泽东强调:“每篇文章,力求主题明确,观点鲜明,文字生动,短小精辟”。1920年,毛泽东应邀参加《湖南通俗报》编辑会,他在会上明确指出,通俗报的“文字必须浅显生动,短小精悍,尤其要根据事实说话,不要专谈空洞的大道理”。1931年,由毛泽东起草并签署,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名义发出《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和《怎样办〈时事简报〉》的小册子,要求红军和工农民主政府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要完全用本地的土话,排版上要求大张纸、极大黑墨字,方便群众阅读观看。194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要求设立与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的通讯员或特约撰稿员,强调党报的文字要通俗简洁,“让那些识字不多而稍有政治知识的人们听了别人读报后,也能够懂得其意思”。延安时期创办的《边区群众报》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成为一张“识字少的人看得懂,不识字的人听得懂”的通俗小报,被群众称为“咱们的报”。

  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实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毛泽东从学生时代开始就非常重视调查,指出要“踏着人生和社会的实际说话”。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认为要争取和依靠农民,就要调查农村。1941年,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与跋》中提出调查研究“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他后来回忆自己在江西寻乌调查中就是“甘当小学生”,他把那些调查对象,即中下级干部、穷秀才、破了产的商会会长和已经失业的小官吏称为“可敬爱的先生”。他认为,调查会就是要找到各类典型的人来参加,并通过和群众做朋友的方式来使他们说真话。

  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批判党八股,强调要“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实际工作中,他根据读者的实际水平,使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白的话,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还强调写文章要短些,短些,再短些。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整治“文风”,毛泽东强调“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要“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提出要有战斗文风,新闻舆论工作“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文风即作风,生动形象的优良文风,既能满足革命形势的要求、符合群众的实际,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体现。

  新闻舆论工作要面向群众,报刊内部要践行群众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既强调报刊的作用和力量在于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他还批评报纸天天讲群众路线,报社自己的工作却没有践行群众路线。他要求:“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体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报社工作人员要向群众学习,参加群众工作。1948年10月,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谈话进一步阐释了报纸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和如何联系群众,指出报纸工作如果做不好,就是最厉害的脱离群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群众的力量促使早期共产党人在新闻舆论实践中摸索、形成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形成和坚持发挥了宣传思想、教育群众、争取群众的作用,服务于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群众路线:把联系群众提高到政治原则上

  1949年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中共八大上,邓小平系统集中阐述群众路线,一方面,“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群众路线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发展,发挥了新闻舆论工作对社会建设的助推力作用。但后来,群众路线在实践中遭遇挫折,教训也很深刻。

  1950年3月,时任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在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上指出,“无论是全国性的还是地方性的报纸,有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登载了很多关于会议的消息……此外还报道了许多机关的活动……所有这些能不能满足人民对报纸的要求呢?不能够。这些东西大多数不是群众所能够了解的和感兴趣的。如果我们没有用群众所能了解和感觉兴趣的方法去宣传这些会议的内容,那么这些宣传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少……对会议所讨论的问题、背景以及它们所要求的东西怎样变成群众生活的实际状况,却没有努力去发表,这样我们的报纸就变成了许许多多的布告牌了”。他强调,报纸是用来向群众讲话的,每份报纸都要力求成为群众的报纸。“要把联系群众提高到政治原则上来,不是随波逐流,不加选择,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地去联系群众”。1950年4月,新闻总署要求报纸对于重要的会议和文告应当力求用适当的新闻通信和评论加以生动而通俗的解释,以便为人民群众所了解。同年,邓小平明确指出,联系群众是办好报纸的条件之一。他强调,由于报纸能听到党和政府听不到的,能摸到社会的脉搏,因此,“报纸真的同实际、同群众联系好了,报纸办好了,对领导是最大的帮助”。

  1953年,毛泽东要求从处理人民来信入手,要求凡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各级党委应有决心将为群众所痛恨的违法乱纪分子加以惩处和清除出党政组织,最严重者应处极刑,以平民愤,并借以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应将各地典型的好人好事加以调查分析和表扬。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宣传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以后报纸的宣传重点要放到这方面来”,将群众引导到更符合群众自己利益的方向。1957年,在召开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与新闻出版界部分代表座谈,强调“报纸是要有领导的,但是领导要适合客观情况,马克思主义是按情况办事的,情况就包括客观效果。群众爱看,证明领导得好;群众不爱看,领导就不那么高明吧?”针对在我国逐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群众面临的一些制度、政策等方面的疑惑和迷茫,“进行耐心的生动的容易被他们理解的宣传教育工作”更是新闻工作的责任。

  在报纸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加强联系群众、改进报纸工作、保障党和国家的民主化、加速社会进步的方法之一。1950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明确提出“吸引人民群众在报刊上公开批评党和人民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1950年,新闻总署发布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要求报纸应当注意发表和答复读者的来信。1951年,毛泽东指出,重视群众来信“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1954年,中共中央再次要求“认真处理和充分利用读者的来稿来信”,切实加强报纸的群众工作。当时,群众批评的重要渠道是给报社的来稿来信。

  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党内“左”倾思潮的兴起,群众路线被简化为群众运动,沦为形式主义。基于对群众运动、形式主义的反思,1962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刘少奇强调,不能“把群众运动当作是群众路线的唯一方式”;毛泽东结合民主集中制阐释群众路线,指出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先民主,后集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同群众相结合”。民主就是“要真正把问题敞开,让群众讲话”。什么叫集中?首先要集中正确的意见,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群众路线

  (一)密切联系群众,真诚地和人民同呼吸

  1989年11月,李瑞环强调,新闻报道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真诚地和人民同呼吸,共甘苦,齐爱憎,正确地反映他们的愿望、呼声和要求”,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新闻报道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联系群众与舆论监督的内在统一性,“新闻的舆论监督既是人民的监督,新闻工作者就要千方百计地深入实际,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细心地体验、洞察、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新闻报道要增加来自基层的声音,代表广大群众讲话,在广大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在人民群众之间,架起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桥梁。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要求电视、广播、报刊多宣传群众,充分宣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的创造性劳动、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强调新闻事业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江泽民强调“各新闻单位要紧紧围绕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进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部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1993年,江泽民指出,报纸上要有生动的多方面内容,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1994年,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新闻舆论工作要弘扬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倡导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民族团结等的思想和精神,“使我们的精神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2001年的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指出,要“唱响主旋律”,要深入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要宣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他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那么,应当如何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呢?江泽民提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打下“群众观点根底”。1991年视察新华社时他就号召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强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深入人民群众中。他还提出“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确保新闻真实的重要做法,“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到真实地反映生活,就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既做到单个事实的真实、准确,也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199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有关于党和国家的报纸、通讯社、广播和电视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1996年,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江泽民将这些论述凝练为“群众观点根底”和“新闻业务根底”。他指出,“新闻工作,党报工作,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密切联系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新闻报道要在开拓领域、创新方式和手法的基础上,经常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

  (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党的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际形势更为复杂,新闻舆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群众路线。2008年,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对新闻界发表了内容丰富而深刻的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个坚持”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失。在这个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两个统一”,即“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这一提法把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和群众路线更高地融合起来。胡锦涛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和群众路线。

  2002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胡锦涛要求新闻舆论战线“要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写文章、搞报道都要言之有物、生动鲜活、言简意赅,要使宣传工作“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所乐于接受”。2003年,在胡锦涛的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要求新闻单位“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在2008年全国新闻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把“三贴近”原则提到服务人民的高度,指出“服务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他再次强调“三贴近”原则,要求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多报道群众的生活,反映群众的利益需求。同时,他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强调通过改革创新来更好地通达社情民意,提出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五个创新”的要求,以新鲜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最新的报道手段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建立与群众密切的信息互动。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闻舆论工作提高到“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事关党和国家的命运。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提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首要实践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这一党建理论,对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意义重大。人民性从群众性而来,就党的政治话语环境而言,“人民性”和“群众性”基本是指同一个意思,都包含着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密切联系群众的含义。习近平总书记1989年在宁德地区工作时论及新闻舆论工作的人民性问题,强调党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内涵。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群众路线,也是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

  2006年,当时还是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看望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驻浙江编辑记者时,提出新闻工作者要“扑下身子”,要深入群众、投身基层。他强调“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进一步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他认为,深入群众是对人民“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的体现,强调以情感的真挚来引导深入群众的实践。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调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3家中央新闻单位,鼓励记者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强调“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要求加快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中,更是向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要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

  当前,互联网发展迅猛,虚拟技术、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新闻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复杂多变。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他从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明确提出了“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的具体要求。

  网络舆论工作也要走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网上群众路线要做到六个“及时”:“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网上舆论工作要注重时、度、效,让新闻舆论为群众喜闻乐见,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的新途径。

  打通媒体融合、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宁德地区工作时,就辩证分析了党和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强调媒体要“缓解矛盾,沟通党、政府与人民之间、这一部分人民群众与那一部分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2007年,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央驻沪新闻单位和上海各大媒体负责人座谈时,要求“处理好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强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以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适应群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分化。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并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发展方向,“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同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需要,是服务人民、联系群众的需要。县级媒体是基层媒体,更加贴近群众,也能更好地聆听群众的需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将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总之,“群众路线”作为我党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方针和工作方法,顺应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完善和升华,奠定了新闻事业的基础。在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更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新闻舆论工作要把服务群众和引导教育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群众需求与提高群众素养结合起来。同时,要努力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创新新闻舆论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进步。

  (林爱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艳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以上文章原载于《学术研究》2021年第4期,文章不代表《学术研究》立场。

  篇幅原因有所删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刘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