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音乐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音乐表现形式,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党性、群众性以及传承发展性等特征。纵观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红色音乐文化始终蕴含着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其引人深思的歌词、动人心弦的旋律和感人至深的故事,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怀、凝练了不同时代人民英雄的精神气质,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从追求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将红色音乐文化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与有力支撑,其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红色音乐文化具有德育价值,能够深化爱国主义情怀,对推进“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当前,社会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部分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淡化、学习生活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通过重温《十送红军》《游击队歌》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歌曲,结合歌曲创作的背景,让青年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精神,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内涵。通过《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音乐作品,让青年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开拓创新精神。通过欣赏《少年》《有我》等歌曲,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红色音乐文化具有智育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发挥增知益智作用。红色音乐大多取材于党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以简洁质朴有力的语言描写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积极乐观的心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红色音乐歌词是红色音乐文化的思想内核,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例如,经典红色歌曲《十送红军》通过“梧桐”“苞谷”“鸿雁”等实物,清晰、准确地表达了苏区军民之间的“鱼水情”。通过挖掘红色音乐歌词背后的具体意涵,延伸红色音乐的德育功能,能够使青年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历程,深刻体会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了解伟大精神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从而达到增知益智目的。
红色音乐文化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有些青年学生由于学业、情感、人际交往、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红色音乐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正能量,如宣扬坚韧不屈、奋勇拼搏的积极态度,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奋斗精神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利用合适的机会搭建平台,加强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例如,通过校园广播站定期播放红色歌曲、组织开展红歌大合唱、红歌歌唱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让青年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与影响。要强化红色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拓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看待人生成长过程中的考验与挑战,增强面对压力的承受力与自控力,从而塑造健全人格。
红色音乐文化具有美育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发挥审美作用。以正能量和正价值为主旨的红色音乐文化能够让青年学生深刻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所追求的真善美的丰富内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红色音乐是重要的育人素材,通过营造红色音乐文化的良好氛围,让广大青年学生受到鼓舞并获得情感共鸣。例如,红遍全国的广场舞多以红色音乐作为伴奏曲,悦耳的旋律、协调的音调、明快的节奏,能够陶冶人们对声音美的感悟能力,不仅起到传承红色文化作用,也是赓续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可以提升政治认知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红色音乐文化的美育价值。
作者刘喜竹,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