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三屏融合”构建理论传播新模式

2023-05-29 10:31 来源:南方日报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当代话语传播格局。准确研判网络传播形势变化、把握智能时代的理论传播规律,必须以创新思维与前沿意识把握舆论生态变化。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深刻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交往方式、文化结构和舆论生态,已然成为一种重构世界传播体系的结构性力量,利用新媒体做优做强理论正面宣传成为重大时代课题。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模式导致信息海量化和传播迅速化,浅表化、碎片化阅读盛行,传统的理论宣传模式逐渐暴露出不足。

  此种境况下,必须融合投影屏、手机屏与电视屏等三屏优势,创新构建“三屏融合”的理论传播方式,实现传统优势与新兴趋势有机结合,极大提升理论传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首先,理论宣讲始终需要“内容为王”,这就要求发挥“投影屏”所代表的思想专业性与理论深刻性,重在突出政治性与针对性。这就需要以整体性思维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讲清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讲深悟透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理论问题,真正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听众诉求,以强大的真理力量引领听众,让听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其次,理论宣讲需要发挥引领示范功能,所以不能缺少“电视大屏”所体现出的主流引领性。网络时代信息庞杂难以分辨,甚至不断有个别言论哗众取宠,从而误导舆论走向。因此迫切需要主流媒体发声引导,保证传媒生态环境的良好走向。

  最后,理论宣讲需要时效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必须依托互联网的“手机屏”所具有的及时性灵活性。必须看到,在每个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有效利用好“手机屏”的特点,积极改进理论宣传方式,将会极大提高理论宣传的渗透度和影响力。

  充分融合三屏优势,聚焦宣传理念和话语创新,以融媒技术创新宣讲模式,以大媒体为平台、微节目为载体,突出理论传播的近距离与即时性,对于有效应对理论宣讲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叙事话语,提升理论内容的吸引力

  注重将现实热点、理论重难点与受众疑惑点结合起来,把“大主题”与“微话题”相结合、“大时代”与“小体验”相统一,激发受众兴趣,提升理论的吸引力。

  第一,注重热点驱动。聚焦最新热点以突出吸引力,而吸引力的关键在于问题意识。要注重结合网络热点,来讲透理论重点,激发交流共鸣点,从而化解听众疑点,让听者有茅塞顿开的“意外之喜”,展现理论应有的魅力。尤其注重结合生动形象的事例加上网络热点热词的运用,使理论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第二,采用大主题小切口。在系统把握宏大主题的基础上,注重选取关涉大众民生和百姓心声的角度作为小切口,让理论大主题与个体微感受有机融合起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真正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提高宣传舆论传播力和引导力。

  第三,创新“理论+叙事”方式。理论理解需要辅以叙事方式,故事是思想的最好载体。摆脱概念化的叙事模式与灌输式的传统方法,巧妙运用介入式、嵌入式等多元方法,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主流价值观,真正将大道理讲实、小道理讲准、老道理讲新。

  融媒矩阵联动,拉近理论重点现实热点的距离感

  思想理论的入脑入心,离不开方式创新,通过融媒矩阵联动,发挥团队合力优势,实现全方位立体式育人渠道。

  第一,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拓展了传播渠道、丰富了终端类型、打破了时空限制。以“三屏融合”为媒介的线上宣讲,凭借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快的优势,创新了宣传理论工作新形态,打造了理论传播新阵地。在开展好线上传播的同时,也应不断激发线下理论传播的资源和活力,建立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理论传播新格局,使理论的传播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趣,从而有力提升理论传播的引领力、渗透力、触达力。

  第二,完善融媒体平台,汇聚合力优势。主流媒体肩负着理论传播的重要职责,发挥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面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转变,如何推动媒体高质量融合发展,将传统媒体的原创优势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结合起来,推进媒体建设一体化发展是当前紧迫的课题。完善融媒体平台,整合媒体资源、理论工作资源,汇聚合力优势以扶持理论宣传全媒体平台显得尤为关键。在实践中,要通过“中央厨房”与配送机制,加大为基层提供精品理论宣传内容力度,最大程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原则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通过“宣讲+广播电视”“宣讲+乡村大喇叭”“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方式,打造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的理论传播矩阵,科学布局完善构建融媒体平台。

  第三,丰富资源建设供给,营造“处处教育、时时育人”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立足当下媒体新生态,顺应互联网去中心化与去渠道化的发展趋势,以内容建设为方向,强大资源建设供给能力、内容分发投送能力和用户聚合能力,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制作贴近受众特点的网络作品,运用喜爱的方式开展理论宣讲,形成立体化传播格局,做到“时时可育人、处处皆课堂”,从而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强化体验应用,提升在场感与参与感

  真正提升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强化学习体验,提升受众的参与感与在场感。

  第一,注重受众互动参与。随着受众的主体意识在网络媒体时代逐渐加深,受众更期待的是过程中的“双向沟通”。注重受众互动参与,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互动化趋势,不断拓展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坚持传统平台和新型平台并举,实现多媒介传播联动,畅通交互渠道,从而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格局。采用平台打卡、留言、多屏互动等方式增加用户黏性,以“知识问答”“平台交互”等多种形式带动受众参与话题讨论,激发受众的理论学习热情。

  第二,实现主体转变,从“我在听”变为“我来讲”。随着单向宣传到双向传播的转变,原来“你说我听”的传统理论传播模式被打破,传统理论宣讲模式发生转变。听众成为叙事主体,形成多元化的舆论场。打造“党史小故事我来说”“红色歌曲我来唱”“强国路上有我在”等诸多节目活动,推出视频动画制作、参与字幕解说、后期花字制作等多模态活动加强交互,让严肃端庄的理论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三,搭建互动平台,畅通交互渠道。根据不同受众,搭建众多专门、独立的网络讨论空间或平台,顺畅宣讲者与受众的互动渠道。宣讲者与受众在交互平台广泛坦诚交流、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拓宽受众对理论内容的深入思考和认识,进而凝聚共识。让受众意见反馈充分参与,推进平台、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宣讲平台的不断改进和宣讲者、受众的持续进步,营造更好的公共话语空间。

  张永刚: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黄宇欢: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本文系广东省社科规划2023年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中国式现代化叙事的辩证逻辑与战略意义研究”(GD23XZZC12)、广东省2022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