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进一步增强大湾区能源支撑保障能力

2023-07-11 10:08 来源:南方日报

  纵观世界四大湾区,均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创新的领头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肩负着“成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使命任务。能源发展与转型升级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先决条件,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能源”有19次之多,足见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发展的重视程度之高。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驱动和自身努力下,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发展已在能效提升和产业转型方面初见成效。比如,广东省单位GDP能耗以每年4%左右的速度递减,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大湾区积极扶持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新能源产业创新体系。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发展既迎来了难得机遇,也面临空前挑战。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倒逼大湾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的步伐;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的不断提升和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程度提高,大湾区清洁能源的研发技术和利用成本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大湾区能源发展面临不少挑战和瓶颈,主要表现在能源供应结构失衡限制湾区经济升级,技术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缺少统一政策标准难以实现城市协同,财税金融保障滞后使得能源产业发展乏力等方面。在应对人类气候变化和促进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借鉴世界三大湾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走出一条能源科学之路。

  一是加强湾区能源整体规划。要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打破传统粤港与粤澳的双区域合作模式,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合作思维,建立跨区域的管理协调机制。首先,要进一步细化总体规划,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加强规划衔接,确保空间布局协调、时序安排统一,为湾区能源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其次,要建立统一的生产、建造和运行标准与规范,加强对港澳投资的“放管服”改革、建立独立关税通道,确保不同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节能产品的自由流通;最后,还应通过成立跨区域的清洁能源行业协会,加强粤港澳三地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区域能源一体化”发展。

  二是推进湾区能源供给改革与强化储运体系。首先,应对区域内的能源体系进行集成规划,充分利用天然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开发当地能源、引入外来能源的同时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源”与“节流”双管齐下,以保障各大城市基本能源供应。其次,要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降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比重,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以及天然气发电等清洁能源,促进能源多元化发展和确保各种用能方式互补互调。最后,还要加快推进能源储备基地和管线布局建设,强化能源储运体系,完善能源跨区域再配置,确保香港和澳门能源供应安全稳定。

  三是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转化以激活湾区创新活力。攻克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发展技术难题,关键是要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技术研发中心。要牢牢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以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为导向,加大在分布式电源技术、绿色低碳技术、循环利用技术和智慧能源技术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推动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占领能源科技的制高点,为粤港澳大湾区顺应并引领全球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可以建立“粤港澳能源创新研究基地”,实现粤港澳三地人才、技术、资金、能源的集聚,形成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技术转化运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

  四是借助“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助推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在借助财税杠杆上,要以碳税、能源税、污染税等政策提高传统能源的使用成本为主,辅之以节能补贴、税费减免、信贷贴息等方式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自主性,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带动传统高能耗产业向新兴低消耗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构建新型融资平台上,要充分发挥香港作为亚洲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搭建绿色证券市场和绿色金融平台,同时在广州、深圳等地开展绿色金融、保险改革创新发展试验,加快推动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通过产业集群和规模发展降低开发制造成本,扭转当前新能源产业濒临破产的局面。

  五是通过宣传推广与建立奖惩机制推动湾区绿色低碳生活。社会公众是节能减排的实践者,要深入社区开展绿色低碳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湾区居民的节能意识和节能能力,注重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拓展宣传和培训的渠道和形式;同时,还需在湾区内全面推广碳普惠制,鼓励节约能源,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给予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个人和团体相应奖励,对耗能较多的家庭和企业给出针对性的节能方案。此外,还要大力发展以公交、铁路、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湾区交通系统,积极引导公众低碳生活,共同建设绿色湾区。

  作者郑浩生,系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