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多元主体协同引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4-03 10:36 来源:南方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一直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底气,也是新征程上“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关键力量。当前,要立足广东实际,打造党委政府、民营企业、科研院校三要素协同创新系统,多元主体在协作中形成创新强大合力,塑造广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发挥党委政府引导作用,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的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广东最光明的前途。作为制造业和外贸大省的广东,稳住经济基本盘,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推动“广东制造”扬帆出海再加速、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具有关键性作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促开放。构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要抓住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机遇,发挥广东自贸试验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合作示范作用,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民企加速“出航”。二是重保护。在法理上保障民企平等使用资源要素,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扰乱经营秩序等违法行为,全力防范化解民营经济领域重大风险,厚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安全沃土。三是优服务。创新审批服务便利化措施,为民企纾困解难提供对口支持。

  为民企搭平台、聚资源。一方面,党委政府为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校搭建“桥梁”。组建领军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校—金融机构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链、资本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凝聚粤商力量。另一方面,强化资金、制度、技术等要素支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日益提升,粤企“走出去”的优势不断彰显。要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畅通跨境交易绿色通道,提供多元跨境融资渠道,让民企有信心闯;在制度上有效落实平等对待国企民企的体制机制,建立与完善市场主体“非禁即入”制度创新,让民企放心闯;依托腾讯数智产业创新中心等,输出“一企一策”数智化转型方案,梯度培育民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让民企有底气闯。

  强化民营企业主导作用,逐鹿“专精特新”发展赛道

  “专精特新”指的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性,这既是粤企发展补短板的需求,也是铸长板、固底板的需要。

  强化粤企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到企业上,核心还是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民企必须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在细分领域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场景,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要以专业铸专长、以精细冲尖端、以特色赢市场、以创新占主动,成为各自领域的单项冠军。

  发挥科技型龙头粤企引领作用,壮大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当前,广东支柱产业集群相比于全球制造业产业集群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对外产业集群发展要对标国际,努力嵌入全球的产业链、创新链中,跃向世界产业集群的中高端;对内组建粤企创新联合体,形成良好的产业链生态。构建以集群为基础、上下游高效协同的战略性产业集聚圈,大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无人机、先进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生产方式、业务模式向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广东制造业产业集群。

  增强科研院校指导作用,打造绿色数智制造先锋

  广东制造业基础雄厚,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相对较弱,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等容易被“卡脖子”,低碳技术支撑短板明显。中小企业缺乏先进、稳定的技术支撑体系,这需要科研院校与民企协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竞争力与价值链的跃升。

  科研院校与民营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联系。制造业工程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除了需要政策扶持、资源投入,更需要强大的组织、合作来支撑。一方面,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各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强化多方实质性合作,构建功能结合、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完备高效的协同创新格局,形成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发挥产学研一体化优势,锚定广东新能源上下游的制造工业,在能源生产、能源消费等方面汇集多学科力量进行联合技术攻关,推动广东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型。

  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培育高素质粤商。广东制造业大而不强,原因在于产业基础不够牢固、基础研究水平低、高层次人才短缺。因此,必须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广东建设人才强省的重大机遇,强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基础学科急需人才、卓越人才培养基地,在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生物医药、显示装备等领域加快制造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打造“高精尖”制造业工匠方阵;以广东战略需求为导向,从科研院校遴选一批相关专业毕业生到粤企一线工作,推广“订单式”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储备粤商人才。

  广东经济最大的韧性就是民营经济。广东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示范引领,必须发挥党委政府、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校多元主体的协同效应,坚持制造业当家,以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大局、应对变局、开创新局。

  孙晓晖: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苏沛钰: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项目(20TZTSKB015)阶段性成果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