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在公务员大楼三楼会议厅举办学员论坛,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2022年秋季学期中青班全体学员及校(院)有关部门代表近100人参加。
中青班一支部学员、江门市江门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刘运华: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
刘运华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斗争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理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从理论逻辑上看,斗争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从历史逻辑上看,我们党是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从现实逻辑上看,进行伟大斗争是立足“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提高斗争本领。
中青班一支部学员,珠海市金湾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价值取向
刘军表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价值取向;坚持以“辛苦指数”换老百姓“幸福指数”是党员干部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坚持把人民群众的事办好办实是党员干部起而行之的奋斗方向。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美好蓝图,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续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造福一方百姓的政治责任,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坚持从问题入手、由难点出发,让群众在日常生活点滴中不断增强幸福感获得感。
中青班一支部学员,肇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委讲师团团长梁凌宇:以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梁凌宇提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中青班二支部学员,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浩: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张浩认为,从理论体系本身的形成和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飞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生成”“发展”进而实现“飞跃”的,这是由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固有的内在逻辑决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理论自强相协同;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相交融;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相统一。
中青班二支部学员、广东广播电视台投资管理部副主任陈青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
陈青青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其中,辩证唯物主义最主要的是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历史唯物主义最集中的体现为人民史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来源,彰显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
中青班二支部学员,佛山市三水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志彬: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决拥护者、忠实实践者
张志彬认为,正是在科学理论指引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年轻干部要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决拥护者、忠实实践者,要做到思想要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怀要深,真正走进群众;能力要强,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做事要实,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底线要清,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通讯员】卢轶
【文章来源】省委党校2022年秋季学期中青班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