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滥套“新常态”
“新常态”无疑是当下的热词,无论是政坛、学界、坊间都把它作为热门话题,这自然是好事。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和同志滥套“新常态”,曲解中央新常态的要求,应该引起重视。
如何认识和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们大抵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认识和理解新常态这一经济新术语:新常态的目标是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新常态的背后是执政思维理念的重大转变,新常态的核心是资源配置方式的理性回归。
习近平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什么时候?
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经济新常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是在什么时候?
“习近平在APEC这一国际场合讲述‘新常态’,既彰显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积极变化,也揭示中国决策层直面失衡调整困难的决心,对中国经济形势特点给出一种合规律的解释。”卢锋说。
“新常态”的提出背景是什么?
习近平同志提出这一重大理论概念是源于以下两种极为重要的新情况。第一种新情况是,随着客观世界不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而导致的一种势逼至此的新常态,这当然是需要我们用平常心态去认真看待和对待的。
新常态,新在哪?
“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王一鸣说。
习近平为什么总提“新常态”?
为何“新常态”成为今年的热门词汇,学者施芝鸿曾撰文指出,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这一重大理论概念源于两种极为重要的新情况。
“新常态”的表述有什么内涵?
对于企业(家)来说,在增长速度下降、产能过剩的年代,劳动力等低端要素不再是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过去依靠拉关系、走后门等寻租行为获取资源的机会成本或难度也加大了,创新和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价值的创造才是企业立足的基础,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要面临转型升级。
10分钟看懂经济“新常态”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将这一“新常态”概念结合此前的“三期叠加”,概括为“习近平常态(Pinormal)”,即: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