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文化科技相融合“人为”“为人”相统一

2024-12-17 11:04 来源:南方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文化作为“生产的特殊的方式”,是物质生产力在精神领域的延伸,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须大力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

  文化领域生产力蕴含了以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的价值逻辑

  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逻辑在新时代文化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领域的体现,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驱动生产发展核心要素的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结果。

  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共识和个体价值规范。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新质态,反映了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尺度,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从根本上保证了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正确方向。

  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催生源自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物的尺度”,人类社会发展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文化领域生产力蕴含了以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的价值逻辑。文化领域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依靠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既以文化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确保文化科技发展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目标,彰显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深度统一。

  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是文化领域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下的跃升及其组合方式的优化。其一,文化劳动者因科技赋能由专门脑力劳动者向智能劳动者转变、由文化生产者向文化产销一体者转变,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变得越来越紧密,其界限越来越难以区分。其二,文化劳动资料向智能化转变,算法、算力、数据协同的大模型成为重要的智能劳动工具,极大促进了文化生产效率的提升。其三,文化劳动对象因其向无形领域延伸而被丰富和拓展了,数据不仅成为重要的劳动对象,成为文化生产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文化生产中的作用和价值愈发突出。文化领域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要素的组合方式越来越呈现出“高科技”“智能化”特征,趋向数字文明、信息文明下文化生产和科技创新相融合的全新表达。

  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体

  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华文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动能。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必将加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作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体,一方面,通过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文化产业、布局建设未来文化产业,实现产业链、科技链、文化链、人才链、教育链的融合,直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以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特征,通过催生新的文化技术、新的文化产业、新的文化业态、新的文化模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通过产生新的文化产品、新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供给,进而有效促进社会文化公平、缩小人民精神生活差距。特别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化生产的有机融合,极大地提高了文化生产的能力,使更多文化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精神生活层面的共同富裕,促进了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有力助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

  找准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以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文化生产技术革命性突破。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新质态、新形式。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以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生产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关键在于推动文化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变革文化生产方式、提高文化生产能力、培育文化消费需求,形成科技创新驱动文化创新的新范式。

  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化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科技创新,特别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而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天然蕴含资本增值的物的逻辑,为防止资本逻辑对人的逻辑的僭越,必须进行与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以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文化生产创新创造,实现文化科技创新“人为”和“为人”的统一。

  作者黄元丰,单位:广州大学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研究专项(GD24WH14)阶段性成果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