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2024-04-25 11:35 来源:南方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这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逻辑。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能够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总的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才有助于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的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下大力气,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卡点。要向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赋权,在编制使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经费使用等方面赋予更大自主权,对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给予项目、职务晋升等倾斜支持,赋予其更大自主创新空间,不断释放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接重点产业链、人才链需要,积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布局,加快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传统学科专业迭代升级,使其在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上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相互匹配、相互促进。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要拓宽人才培养的实践场域,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需要深化人才体制改革。要提升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的人员建立分类评价制度。要完善科技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和方式,促进职称评价结果和科技人才岗位聘用有效衔接,加快形成并完善以学术能力、创新价值、成果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导向体系。要健全完善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全球实行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聚集全球创新人才。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更加完善的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等全要素市场化配置、协同化配置和高效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以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沈海军,系汕头大学数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校对:梁洁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