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如何统筹“一带一路”与“双循环”

2021-12-06 09:18 来源:南方日报 王义桅 陈 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要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在国外,根基在国内。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回应了广大国家和各国人民寻求发展的殷切期望,目前,世界2/3的国家和1/3的主要国际组织已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共识。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点。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和新发展格局都是中国主动谋局,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推进主场全球化的战略举措,要辩证地理解两者关系。

  “一带一路”是“双循环”的重点。“双循环”和“一带一路”、中国高水平改革开放,都是对冲“中心—外围”经济全球化风险的,在经济全球化“中心—外围”格局中,中国逐渐从外围走向中心,必须主动谋局,打造主场全球化。而“双循环”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筑牢根基。

  “一带一路”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同频共振

  “一带一路”与“双循环”都是新发展阶段为了解决国内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而作出的全面部署,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等方面具有许多共性。

  共识:即去中心化,对冲全球化风险。无论是“双循环”还是“一带一路”建设,都是对冲资本全球扩张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形成的“中心—外围”模式,同时从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双向发力,畅通国民经济、国际经济的生产、消费、贸易与投资各环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和独特发展优势,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区域均衡发展以及供给侧与需求侧相互协调等方面着力,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转化为超大规模资源配置和超大规模国民经济循环,形成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和“一带一路”一道助力打造去中心化的经济全球化,顺应万物互联的时代趋势。

  共情:统筹两个大局。“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从参与到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主动谋局的国际合作;“双循环”则是主动谋划、夯实基础,构建国内市场一体化的新发展格局,两者都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

  共振:内外一体,同频共振。从空间维度看,“双循环”其中一个重点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则是优化经济全球化空间布局,推进洲际、地区、国家间协调、联动、包容发展,更好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各国梦想。“双循环”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也强调创新、绿色、数字化,这些都是因应经济全球化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的同频共振。

  共担: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是中国与世界相互融入的20年,是“主动担责、造福世界”的20年。“一带一路”强调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双循环”强调在巩固我国世界工厂地位基础上实现向“世界市场”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地位。

  共鸣:梯度转移、互补合作。“双循环”倡导新基建和国内市场一体化,推动我国产业在国内梯度转移,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力量源泉。“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新路径的探索,最终实现“心联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一带一路”新发力点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必须有坚实的国内基础。这一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展示的魅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必要动力,正激励广大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来分享中国经验。

  首先,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一带一路”理论和实践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更贴近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应对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国内改革的深化,深化国内改革需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离不开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发展倡议。

  其次,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是“一带一路”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中国是区域合作的受益者,更是区域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进者。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构建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积极融入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

  再次,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比如“一带一路”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中欧班列,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寒潮里逆势增开,成为稳定全球供应链的“黄金通道”,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全球供应链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给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带一路”新结合点

  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以更宏大的历史视角,面向未来探索新途径、找准结合点。

  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衔接,推动来源多元化;增强产业“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加强海外利益安全保护。“一带一路”强调发展导向,但发展是漫长的过程,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就不能忽视安全问题,加速安全标准、发展标准的共建。

  二是统筹国内和国际。以共建“一带一路”为标志,中国开放发展逻辑在不断升级: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开放发展,是中华民族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时代继续。从我向世界开放,到世界向我开放,从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如今是东西互鉴、南北包容,中国的开放观在不断升级。从发展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到发展自己也是发展世界,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体现中国的大国责任,中国的发展观也在不断升级。

  三是统筹合作和斗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随着新科技和新兴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技术之争、数据之争、标准之争、知识产权之争预计将日益成为影响国际经贸乃至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其经济逻辑是合作共赢,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以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畅通安全的陆海通道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统筹存量和增量。通过打造优质的标志性工程,八年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形成了一大批民生项目和合作成果,不断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带一路”在“铁公基”、天电网、陆海空、新基建各个领域,超越了企业“走出去”战略,它让中国元素全方位“走出去”,作为建立中国与世界深入而全面互动的新途径,具有更大的未来担当。

  五是统筹整体和重点。通过构建全方位开放体系,“一带一路”更具时空、内外、陆海、东西四大要素的统筹使命,在开放主体、开放对象、互动形式、开放心态四个方面实现“升级”。“一带一路”深化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提升规则标准等“软联通”水平,聚焦基础设施发展融资,通过创造和培育市场,彰显中国发展模式的魅力。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陈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

编辑:王沛容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