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共建人文湾区 助推广东向上突围

2023-03-13 10:48 来源:南方日报 夏辉

  今年全国两会,“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七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共建人文湾区等成为热门话题。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牵引、重要平台。世界级的湾区平台,促进了广东文化发展的政策、市场、开放、人才等优势整体释放,产生集聚、协同效应。这是对广东文化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巩固提升,也是广东文化通过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的重大机遇。如何进一步拓展和释放湾区平台的文化发展功能,发挥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文化作用,是广东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

  开拓世界级城市文化发展空间

  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如何让大湾区城市群形成融合发展态势,破除行政和制度壁垒,让文化创新要素顺畅流动,优化配置,形成有机整体以提升效率、释放更强动能,是共建人文湾区的重大任务。

  推动粤港澳文化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加强与港澳在数字创意产业、创意设计、动漫影视、演艺音乐、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全面梳理该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创新平台,建立产业合作数据库。鼓励引导港澳企业来粤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推动粤港澳合作建设创意产业园。支持推动大型创意产业园向产业小镇拓展。加强粤港澳会展行业交流,用好香港、澳门会展资源和行业优势,策划举办大型文创展览,支持内地文化企业参展。深化湾区文旅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粤港澳大湾区馆”,促进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融资合作和项目交易。

  依托黄金内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空间集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空间集聚体系,应围绕粤港澳得天独厚的发展要素和生态优势进行优化整合提升。将香港金融中心、广州商贸中心、深圳科创中心,东莞、佛山、中山制造中心,澳门、珠海休闲旅游中心的功能在“黄金内湾”形成地理汇聚整合,形成“金融+商贸+科创+制造+旅游+文化”的复合聚变效应。推进横琴、前海、南沙以及东莞滨海湾、中山翠亨等环内湾区域主要发展平台,建立环内湾区域文化重大产业项目联招联引合作机制。在打造世界级金融平台、世界级“科创+制造”产业平台和世界级科教平台的基础上,嵌入文化创意产业全生态链体系,协同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全生态链项目联招联引。

  提升人口国际化程度。随着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初步形成,广东迎来了引进港澳及国际化人才的大好机遇。以南沙为例,可以抓住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的契机,加大力度引入和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服务资源、文化发展资源,打造集商务、商业、文化、居住、教育、医疗于一体的综合体,吸引港澳及国际(文化)人才聚集,推进从新型移民社会到国际化社区的跃迁,助力大湾区的文化多样性优势和文化发展能级获得新的飞跃。

  构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枢纽地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西文化交汇、交流、交融重要门户,新征程上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球文化网络中心节点功能,实现多元、多向、多层次的网络链接,成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典范。

  建设一批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成果展示平台。以智库外交先行构建公共外交平台矩阵,依托“读懂中国”、从都国际论坛等平台,以前海、从化为枢纽打造智库公共外交平台。实施中国道路实践观察基地建设工程,依托改革开放文化地标、产业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分类布局中国道路实践观察基地、研学研修基地、主题游线路。

  营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流互鉴空间。建设集论坛、展馆、画廊、影剧院、书店为一体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全方位展示和彰显中国传统、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艺术经典。开展境内外、国内外文化交流、文化合作、文化贸易。推进文化交流机制的建立、文化交流机构的构建、文化交流活动品牌的打造等,强化湾区内境内外文明(国际规则)互鉴和对接。推进港澳地区与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系统对接。

  强化文化传播符号和载体的对话沟通功能。要激活港澳在中西文化之间的“文化翻译”功能,实现跨文化对话从“语言翻译”到“文化翻译”的转换。实施“港澳人讲中国故事”系列工程,通过港澳人讲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孵化超级“IP”。强化粤文化符号的沟通对话功能。充分发挥粤语、粤剧、粤菜这种“活的”生活方式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的功能,推进粤语、粤剧、粤菜走向世界。

  铸牢“一国两制”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珠江三角洲和港澳三地民众同声同气,文化相通、人心相通,地理相邻,有利于形成湾区文化认同,并进而形成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彼此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促进三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传承共生共融的岭南文化,强化对共同文脉和同根同源的认知认同。推进粤剧、粤曲、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文化纽带的活化利用,让更多港澳人士在共同的文化生活中传承充满浓浓乡愁的岭南文脉、岭南文化、岭南韵味。

  加强湾区认同和“湾区人”精神的提炼、宣传、培育。提升港澳公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在构建大湾区共同生活圈工作圈基础上,形成命运共同体意识,进而推动全社会在精神价值层面形成“湾区意识”“湾区认同感”。提炼湾区文化特色和文化认同符号,让承载岭南文化符号的建筑、传统工艺、特色民俗活动得以唤醒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文化记忆。创作让粤港澳公众喜闻乐见的经典文化产品和文化精品,生动鲜活讲好大湾区故事,增强湾区人共同的生活历史记忆。

  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少年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血脉认知,铸牢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粤港澳姊妹学校、粤港澳高校联盟等平台,密切三地青少年的交流网络。创设长期性的交往交流制度机制。进一步打破港澳到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的瓶颈制约,创造让港澳青年将自身发展同国家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的学习创业工作平台,使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所所长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研究专项(GD22TW06-15)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