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民航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的建构研究

2025-01-15 09:58 来源:南方网

  摘要:本文聚焦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民航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的建构研究。在建构依据上,主张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性、主体间性理论为基石,同时通过分析传统评价体系的现实流弊和新质生产力的全方位赋能找寻建构的现实基础。在建构原则上,强调精准性与统一性、动态性与稳定性、育人性与行业性相统一,旨在关注学生个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升教育效能的均等效应。在厘清建构依据和建构原则基础上提出从技术驱动、创新引领、跨界融合、人才培养四个维度着手构建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民航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体系,为推动民航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在《教育机会均等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的“净影响”概念,从而教育界催生了“增值评价”。“增值评价”指的是利用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价受教育者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净效应增量情况。上个世纪末,我国学界开始对“增值评价”进行探索。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将“探索增值评价”作为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的重要原则,这为民航高职院校“大思政课”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方向与指引。

  一、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民航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的建构依据

  “大思政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一堂“家校社”共同参与的社会大课,它承担着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实践的重要任务。民航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一方面必须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建构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评价体系。

  (一)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实现高校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创新。构建“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有利于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应用于实践,有利于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发展,最终实现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

  2.教育公平性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在1965年发表了《在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一文,文中首次提出公平理论,为教育公平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视角。当前,教育公平性涵盖多个理论,包括起点公平理论、过程公平理论、结果公平理论、补偿性公平理论、多元文化公平理论等。这些理论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从不同维度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指引,推动教育体系向更均衡、包容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辩证地看待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因材施教,增强教育效果拓宽了理论基石。

  3.主体间性理论

  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提出了主体间性的概念,他认为交往主体性一方面指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指主体间存在的共通性。哈贝马斯在胡塞尔的基础上提出了交互主体理论,指出主体间性是人与人在实践交往过程中不断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最终达成情感、思想上的共识。学者们将主体间性这一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间性的关系尝试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师生之间平等的主体间交往,激发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与认知共鸣,助力学生在主体间互动中发现自我价值,而非机械塑造学生以符合某种既定标准,从而实现自觉地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教育目标。主体间性理论为“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价值旨归,为“为何建立”和“如何建立”增值评价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实践依据

  1.传统评价体系的现实流弊

  传统的“大思政课”评价体系往往局限于确定的知识习得、技能掌握,以受教育者某一段学习的成绩作为量化的标准,忽视了每个个体的学习背景、成长环境和知识储备程度,容易造成较为机械的、死板的评价结果。此外,教师多关注期末考试成绩,对受教育者日常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困难挫折缺乏持续跟踪记录,难以精准施教,也无法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难以调动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出现评价过程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教育方式,需要关照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中拨开云雾,正确认识世界本质和发展规律。传统评价体系无法让评价者和受教育者关注到受教育者的进步和成长幅度,容易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功利短视者,所以亟待新的评价方式解决传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新质生产力的全方位赋能

  新质生产力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时代的变革,为建构民航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撑。同时,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创新、开放、多元等理念也为增值评价体系的构建注入了活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驱动,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与之相应,新质劳动者不能墨守成规,需富有创新精神,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新质劳动者只有保持学习热情,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信念,才能快速适应新技术和新规则,而这也恰恰与增值评价所秉持的促进受教育者的长效发展和持续成长的理念相契合。

  二、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民航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

  民航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应倡导“重视起点、尊重差异、强调发展、关注过程”的理念,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与收获感,利用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新技术搜集整理学生课前和课后的数据,考察学生学业成就净增值,同时关注和挖掘影响学生学习投入与产出比的因素,努力提升教育效能。在建构增值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既应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也应结合民航高职院校特点有所创新。

  (一)精准性与统一性相统一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增值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粗放型评价模式,充分把握精准性原则。首先要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起点状态,其次要做到精准收集数据并测量增值过程,最后则需要深入分析影响受教育者增值的内外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有利因素,改进不利因素。在准确把握个体状况的同时,还应注意将这些精准的指标纳入统一的评价框架中,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确保评价指标既全面覆盖又具有系统性。

  (二)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统一

  增值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将培育新质劳动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指引,着眼于未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提升和进步,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评价指标。同时,通过动态跟踪为定期评价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形成稳定的阶段性评价结果,两者相互结合,使评价既能够把握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又能给出相对稳定的整体评价结论。

  (三)育人性与行业性相统一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增值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对接马克思主义教育本质,实现新时代真理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知识目标;另一方面也应对接民航行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用人需求,以实现坚守安全底线、展现民航魅力、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目标,实现发扬民航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的素质目标为建构方向,最终实现培养担当交通强国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的终极目标,为推动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民航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的建构路径

  民航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应着眼于当前“大思政课”建设的现状,以新质生产力作为技术驱动、创新引领、跨界合作、人才培育的新契机,探索多维度、立体化的综合评价体系。

  (一)技术驱动:搭建智能化评价平台

  新质生产力中的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为建构智能化评价平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学生在“大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数据,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实践活动的表现等多维度信息,打破传统评价仅依赖考试成绩的局限。这些海量数据经云计算处理,能够精准分析出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掌握短板以及思想动态变化趋势,为个性化评价提供依据。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线下实践数据无缝对接至线上平台,实现评价的全面性与客观性。最后,评价平台还可生成可视化结果,运用评价工具所得出的数据分析学生发展轨迹和(修改建议:加上  生成)个人成长档案。

  (二)创新引领:革新评价指标与模式

  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创新理念推动着“大思政课”增值评价指标与模式的革新。一方面,要摒弃单一的知识记忆考核指标,融入创新思维、实践应用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元维度。关注学生能否运用思政理论解决实际民航工作场景中的问题,如在模拟客舱服务纠纷处理中展现沟通技巧与职业道德素养;考察学生对行业热点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如围绕民航业碳减排政策提出创新性见解,以衡量其创新能力发展。另一方面,要采用动态、过程性评价模式取代静态的结果评价。设立阶段性成长档案,跟踪记录学生在不同学期、不同课程模块学习后的变化,不仅看最终成绩,更重视成长幅度。例如,一名学生入学时思政基础薄弱,但通过持续努力,在社会实践创新项目中表现突出,依据过程性评价就能给予其充分肯定,激励持续进步。

  (三)跨界融合:拓展评价主体与资源

  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的跨界融合趋势,拓展“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主体与资源。打破校内教师单一评价主体格局,引入民航企业导师、行业专家参与评价。企业导师基于职场实际需求,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适配度,如在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应急应变能力打分;行业专家从宏观行业发展视角,评判学生对民航业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的理解深度,使评价更贴合行业现实。同时,整合线上线下多方资源助力评价。线上汇聚国内外优质思政教育慕课、行业前沿资讯数据库,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丰富评价素材;线下联合民航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打造实践教学点,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深化思政感悟,将这些场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也纳入评价范畴,能够进一步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丰富度。

  (四)人才培养:提升评价者专业素养

  新质生产力对评价者队伍提出了高素质要求。针对校内教育主体如思政教师、党团干部等,要开展新质生产力相关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大数据分析工具、在线教学平台功能,能够精准解读智能评价平台生成的数据报告,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教师参与民航行业培训、学术研讨会,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将行业需求融入评价标准制定。对于校外评价主体,如企业导师、行业专家,要提供教育教学方法培训,使其熟悉教育评价流程与原则,掌握科学的评价技巧,确保评价的规范性。双向提升评价者专业素养,有助于保障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大思政课”增值评价体系有效运行,推动民航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作者张予,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中国航空运输协会2024年度中国民航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CATA-JY313)的研究性成果。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