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 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2023-12-04 11:12 来源:南方日报 邓欣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聚集地,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通过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的根本遵循

  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紧密对接国家和地方的战略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科技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以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着力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总结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并入生产过程并使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的重要力量,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基本途径,为人类社会通过科学技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高校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要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

  坚持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要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强教育打好基础,强科技助推动力,强人才引领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突出质量内涵,深化质量意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的逻辑关系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系统逻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作用,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人才是科技竞争、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释放创造性生产力的重要来源,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动力引擎和战略支撑。形成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必须要有一流的科学技术,一流的科学技术需要一流的人才去创新创造,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教育来培育培养。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同关系,又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相对独立的系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整体联动,才能不断释放协同创新的“耦合效应”。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使命逻辑。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如何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以教育强国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教育变革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使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集聚合力,打好教育根基,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要把握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以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的现实路径

  推进人才自主培养的融合贯通。高等教育应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转型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新目标、交叉融合的新结构和教育国际化的新变化,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开拓和建设探索。针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针对性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将教育科技人才融入培养全过程,打通知识、能力、素质的贯通培养,以知识促能力,以能力强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打好坚实的教育教学基础。通过卓越应用型、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分类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全球视野能力。高质量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积极思考知识生产交叉融合的趋势,深化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养紧缺人才,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驱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基础研究是探索自然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源头,既要加强基础研究,扎实积累知识,又要勇于挑战“无人区”,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会,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牢牢把握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上下功夫,加强数字化育人、数字化办学、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保障。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中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专业团队的智库优势,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协同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设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家精神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践行升华,持续提升为人师表的道德素养、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要激发教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统筹规划和协同管理,加快形成“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产业强—国家强”的体系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教师工作生态,提升教师心怀“国之大者”培育时代新人的育人站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教育科研创新,养成潜心教书、安心育人、静心科研、专心从教的职业思维。促进广大教师争相自我精进、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思政+’思维‘三全育人’改革实践中核心素养培育模式研究”(GD22CMK04)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