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粤来粤好·硕果】广东粮食产区的运营模式:南雄、怀集丝苗米产业园双案例对比研究

——“中国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本”系列调研报告(二十九)

2022-08-11 18:21 来源:南方网

  “粮食安全”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中被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2019年广东省粮食产量为1240.8万吨,消费量约达5125万吨;全省净调入粮食量超过3880万吨,缺口超过75%——这说明广东七成的粮食要依靠省外调入和进口。外加新冠疫情的影响,给广东省粮食的国外进口和全产业链打造都造成了较为严峻的挑战。按照传统的粮食种植模式,单纯地由零散的农户来主导粮食安全的各个链条并不切合实际。农户种植不仅成本高、风险大,容易造成弃耕废耕,而且难以在有限的基本农田面积上提升粮食的产量和坪效。

  针对粮食安全现有的困境,除了传统的精耕细作,广东以构建粮食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要抓手,推进粮食种植规模化、现代化、绿色化和品牌化。广东粮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主导的产业园模式,如南雄市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供销集团主导的纯国企产业园模式,如怀集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型企业主导的产业园模式,如碧桂园佛山三水万亩智慧农业园项目。除此之外,一些种粮大户也通过联动带农的形式整合粮食种植-加工-流通全产业链,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要想真正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在种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方面下文章,还要想办法提升种植作物的价值,打造品牌粮食,提升粮食的经济附加值。

  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价值的共生共存,广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本文以广东韶关南雄、肇庆怀集两个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典型案例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不同粮食产区的运营模式的异同,把脉广东“大米的一生”,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一、广东粮食产区现状

  (粮食产区分布特征

  广东的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粤西和粤东两地,呈现东北、西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且重心逐渐趋向西南地区,其中湛江和茂名还贡献了全省最高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最大的粮食种植面积以及最高的粮食产量。作为广东农业大市的茂名在2021年的粮食年产量达153.01万吨,位居广东粮食总产量排名第一,位列其后的湛江的粮食年产量达151.80万吨,体现出粮食生产的“粤西力量”。粤东地区粮食产量较高的是梅州,年产量达115.17万吨。而粮食产量相对较少的城市基本上都聚集在广东的中南部,也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围区,如工业和服务业都相较靠前的深圳、东莞和佛山。据统计,2021年深圳市的粮食总产量排名倒数第一,仅有0.54万吨;东莞的粮食产量则排名倒数第二,仅0.95万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农业用地的减少,如何协调不同城市的耕地红线指标,优化各个城市的产业禀赋差异,是广东城市化率不断提升过程中要处理好的“粮策”。

  (打造粮食产区公共品牌

  广东耕地面积在全国虽然排在中下游,农业增加值却排在上游。主要原因是广东避开不能规模化种植的劣势,大量发展精致农业和品牌农业。以稻米为例,广东正铆足劲,打造“北五常,南丝苗”,着力做优做强大米公共品牌。其中,既有积攒了多年品牌口碑的曲江马坝油粘米、台山小农粘;也有传统产区品牌如罗定大米、蕉岭富硒稻米、恩平大米;还有一些品牌新贵,如南雄丝苗米、怀集丝苗米、增城丝苗米等。造就这些稻米区域品牌的背后往往只有一个原因:依靠适合水稻生长的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且地区工业较少,受到极小的污染。

  (强存量,推增量

  针对农民进城后的撂荒地现象,2021年广东全省撂荒地复耕复种85.89万亩,多地采取鼓励村民自行复耕或集体代耕、委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耕种等方式,通过持续强化督查检查,建立起撂荒地长期复耕机制。如惠州市惠阳区对省农业农村厅下发的撂荒地图斑复耕复种者给予一次性补贴500元/亩,同时还有购肥补贴、耕地地理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政策;南雄市制定出台了粮食生产奖补方案(含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扶持农业产业奖补),统筹1007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奖补政策落实;陆丰市则在补贴撂荒复耕地300元/亩的基础上,对镇村给予100元/亩工作经费补贴和后续两年200元/亩的补贴。

  撂荒地变粮地,广东各地区政府把撂荒地治理作为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关键举措,大力支持盘活撂荒地,推出各项奖补政策激励农户,提高耕地产出率和农民种粮效益,有效实现广东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质量大大提升,品牌附加值大大提升的目标。

  二、广东特色粮食产区的发展模式:南雄VS怀集

  (一) 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的对比

  1.政府主导型南雄丝苗米产业园模式

  南雄丝苗米产业园由南雄当地政府进行主导,政府对南雄的土地进行平整,建设好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设施,并同天润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政府投资5000万财政资金、1.89亿元县级配套资金,企业自筹1.13亿元。南雄市政府没有跟随以往传统的三农思想,不单纯依靠农户的自觉性,不将粮食种植补贴全部补贴给农户。而是选择打造粮食品牌,提高粮食的经济价值,运用科技、工业、贸易思维来种植粮食,打造了“科工贸”一体化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从育秧、耕种、施肥、防治、收割、烘干粮食全产业链着手,打造“六统一”标准,由传统的农户种植转变成职业型农户种植,让种植粮食更加绿色化、现代化、规模化,有效地保障粮食安全。南雄丝苗米产业园将一部分稻米烘干做成国家储备粮,一部分粮食作为商品粮流入市场,能更好地稳定粮食市场,使南雄丝苗米更好地进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商超中,打造并推广南雄丝苗米品牌。南雄丝苗米产业园还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减少农户的种植成本,帮助农户种植出优质稻米,并定期高价收购农户的达标稻米。

南雄丝苗米产业园为大湾区市民提供品质保证的“米袋子”。 摄影:谭学轩

  2.国企主导型——怀集丝苗米产业园

  怀集丝苗米产业园由广东省新供销社集团——天润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打造建设。天润丝苗米产业园总共投入资金2.35亿元,其中,投入省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市县财政资金0.8亿元,企业自筹资金1.05亿元。天润丝苗米产业园水稻年种植面积18.6万亩,年产量8万吨,产业园对粮食进行了一二三产融合,年产值达7亿元。天润丝苗米产业园同南雄丝苗米产业园的模式不同,由国企来进行主导,粮食销售量比南雄更多,粮食商品化、市场化程度更高,冷链设备更加完善,配有3000吨冷链物流线,能将怀集优质的稻米源源不断地运往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商超、工会食堂、学校饭堂等。

怀集丝苗米在供销社系统下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各地。 摄影:陈旭东

  (二)运营模式的对比

  南雄丝苗米产业园打造了烟稻轮作、菜稻轮作、“虾稻共养”等种植模式的丝苗米核心种植示范基地。产业园采用科技育秧,将秧分发给农户,交由农户去种植;稻谷成熟后,再按照不同的品质标准来收购。产业园共有11台拖拉机、5台收割机、7台插秧机,组成农机队,用农机种植粮食,不仅提高种植效率,同时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有效帮助农户种粮。迄今为止,丝苗米产业园提供农机打田、育秧、插秧、收割服务6700亩;提供稻谷烘干服务3.78万亩;实施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10.76万亩;推广社会化服务11.5万余亩,农户可以选择由农机队全程托管来耕种;有四五十台无人喷洒无人机进行高空精准喷洒农药和化肥。通过机械化种植粮食,保证平均亩产800斤以上。南雄丝苗米产业园不仅种植模式多样化,同时还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联农带农效果显著,有效地带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南雄丝苗米产业园共投资8000万元,新建集大数据中心、大粮仓、粮食烘干平台、低温冷藏库及农资配送中心于一体的现代丝苗米产业生产园区,彻底打通生产、烘干、储藏、加工、营销等各个环节,促进丝苗米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其中,产业园投资200万,建造了烘干机组,有4个烘干舱,每个烘干舱的容量是30吨,一共可以容纳120吨。产业园收购的粮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烘干储存作为储备粮,剩下的粮食作为商品粮流入市场,稳定粮食市场的安全。

  怀集丝苗米产业园在三产融合上取得显著成效,建设有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4000吨农资配送中心和冷链配送中心等,配置了植保无人机、插秧机、收割机等百余台机械设备,机械化、规模化种植粮食。在先进硬件设备和优质丝苗米种植技术的有力保障下,实现了丝苗米配送功能集成化、作业规范化和管理现代化。怀集丝苗米产业园不但能种好粮、还能收好粮,农户种植出来的优质粮食全部由怀集丝苗米产业园以136-138元/斤的价格进行收购。怀集丝苗米产业园内的粮食依托广东省供销社助农服务体系优势,打造优质稻米“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形成“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现代农业服务平台。当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广东省的粮食供应链安全时,怀集丝苗米能够及时地出现在广东省各个城市的应急粮库之中(从怀集调配大米到广州只需四个小时),有效保障广东粮食供应。

  (三) 相关政策对比

  南雄市地形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南雄山地较多,难以开展粮食种植,很多农户弃耕,进城务工。南雄市政府针对此情况,发布了一系列鼓励种植的政策,例如,发布粮食生产奖补政策,统筹1007万元包括种植40亩以上早稻奖补100元/亩、大豆奖补50元/亩、早稻全程社会服务奖补100元/亩,水稻机械插秧作业奖补50元/亩;出台了《南雄市粮食生产奖补方案(试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555万元,对按要求完成复耕复种的主体,按照300-100-100元/亩的标准分3年度予以奖补;拟定《南雄市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方案(试行)》,统筹整合财政722万元,对符合扶持条件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利用撂荒地发展特色产业的经营主体给予奖补扶持。南雄市政府对种植粮食的农户和新型主体均给予了高价补贴,稳定了种植粮食的信心,降低了种植粮食的成本。在南雄市政府的高额补贴下,越来越多农户选择种粮,南雄市的3.03万亩撂荒地重新铺满了粮食。但南雄常年保持着对粮食的高额补贴,给当地的财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并不是长久之计。南雄政府要着力从南雄丝苗米品牌下手,打造高经济附加值的南雄丝苗米品牌,从事种植粮食的农户才能从售卖中获得经济利益,这样农户才会更加积极地种植粮食。

  怀集县丝苗米产业园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从育秧到烘干整条粮食生产链,丝苗米产业园都能提供服务。育秧服务费160-200元/亩、打田服务费130元/亩,插秧服务费60-80元/亩、收割服务费70元/亩,烘干服务费70元/亩。通过丝苗米产业园提供服务,而不是一味地提供给农户种植补贴,既能达到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的目的,又能激励农户去种植粮食,避免出现农户骗补的情况出现。怀集丝苗米产业园的做法更加商业化、专业化,强化了怀集丝苗米的市场竞争力。

怀集丝苗米产业园为农户提供从育秧到烘干的全过程社会化服务。 摄影:陈旭东

  (四)品牌化建设的对比

  南雄丝苗米产业园内集聚了“金友”“香溢珠玑”等一系列名优农产品品牌,其中获得“粤字号”的品牌认证有10个,获得“两品一标”的认证累计达17个。“南雄丝苗米”更成功列入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区域性公用品牌。但根据课题组的观察发现,南雄乃至韶关的稻米品牌较多,比较分散,没有一个集中的大品牌,不利于稻米品牌的塑造和销售,课题组建议,韶关要统一品牌建设,打造母-子粮食品牌。

  怀集丝苗米产业园打造了一个公共品牌——怀集丝苗米和一个企业品牌——天润丝苗米。在怀集丝苗米公共品牌下面,有着“十九香”“美香占2号”“野香优莉丝”等稻米品种,其中“十九香”是怀集独有的稻米礼物,只能在怀集种植。天润集团有限公司为推广怀集丝苗米和天润丝苗米品牌,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首先在第11届广东省农业博览会上举行了“新天润”怀集丝苗米品牌发布会,天润怀集丝苗米品牌也同步在广东卫视、南方卫视、高铁广州南站、高铁怀集站、公交车等媒体宣传推广。其次,产业园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建设了30多家怀集丝苗米产品销售专区,2020、2021年共举行了350多场“放心粮油进社区”推广活动,分别在广东省政府、广东省民政厅、广州市荔湾区政府等单位举办“放心粮油进机关”活动,将天润怀集丝苗米品牌推广出去。最后,怀集丝苗米也即将全面进入广东省内2000多家中石化易捷便利店进行销售。但根据课题组的了解,这样做的品牌宣传效果并不好,成本高收效低,并没有显著提高怀集丝苗米的销量;广告投放定位不够精准,消费者并不能更好的收到产业园投放的广告宣传与推广;另外是广东省内有多个丝苗米品牌,竞争对手较多,消费者对天润怀集丝苗米品牌并不熟悉,尚未打开市场。

随着品牌的打造,越来越多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者会爱上天润怀集丝苗米。摄影:陈旭东

  三、对广东粮产区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精准落实粮食种植支持政策

  为了稳定粮食产量,国家除了对农业实施免税政策外,还通过各种补贴和奖励的形式对粮食种植进行激励。但由于农民进城趋势已不可逆,特别是广东工业化进程和原有种植自然条件的客观性制约,单靠奖励散户种植的政策显然行不通。职业农民、企业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粮食种植支持的主要对象,登记在册的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种植大户和农业园可以继续给予一定相应配套额度的直接奖励、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设施补贴、粮食保底收购价格支持、产量大县奖励、撂荒地复耕奖励等。通过多管齐下的种植扶持方法,调整从土地经营权持证者奖励优化为土地实际经营者奖励。

  (二)以省、国家级现代农业园为核心,规模化与精致化种植并举

  国家和广东省在两个层面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在广东一些土地相对平坦、种植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设置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模化和科技化种植,保证广东粮食产量的基本盘。发挥种植大户、碧桂园等内部设置农业板块的民营企业,广东供销集团、越秀集团等国企农业板块,政府支持粮产区项目等四种投资主体的农业园模式,发挥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优势,种植具有一定规模和地区品牌影响力的小农粘、丝苗米等南方精品米。一些丘陵地带具备条件的可以部分发展“旱改水”,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一些中小企业整合的撂荒地,特别是处于城郊,具有交通优势的连片撂荒地,可以发展成“精品大米+休闲观光+文旅亲子”的田园综合体。

  (三)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粮食供应基地建设

  粮食储备是广东粮食安全的一大重要任务,而粮食仓储、流通和供应则是顺理成章的下游环节。连接“田头到餐桌”的中间流通过程需要具有一定实力和品牌保证的国有企业来担当,才能更好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以广东供销集团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等重大仓储和流通项目为依托,做好储备粮,商品粮,预制菜的供应链平台构建,在极端天气和特殊灾害等时间节点,确保粮食的供应量和供应价格稳定。发挥广东供销集团的垂直管理网络,做强圩镇一级农产品集散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保证粮食收购量和协助种植散户销售。

  (四)打造广东粮食集群品牌,形成“北五常、南丝苗”双子星

  一是塑造众星拱月型品牌产区。重振大米粤字号,以南雄丝苗、怀集丝苗、增城丝苗、台山小农粘、阳山大米等品牌为星星,以“珠江粮”为月亮,形成众星拱月的广东粮食种植阵型。广东省正依托丝苗米品种,启动大米全产业链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建有29个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粮食类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全国“一村一品(水稻)”示范镇2个,省级粮食专业镇29个,专业村262个。

  二是发挥广东消费力较强的市场优势,发展品牌大米,通过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提升广东大米的色香味,从而提升大米的附加值。通过开发小众精品米和礼品米特供给政府接待、星级酒店和大企业工会福利,提升广东大米品牌在消费终端的消费者认知度和美誉度。

  三是继续发挥广东制造的优势,在米粉、饼干、预制菜等涉及大米的初加工、深加工及跨界等系列产品的开发中,延长广东大米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陆剑宝: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陈旭东: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谭学轩: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曹晓静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