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别人优秀,就怕优秀的人比你更拼。
在外人眼中,广东备受宠爱,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经济实力全国最强,富裕程度名列全国前茅……概括起来就是“广东这40年非常了不起,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
但就是这样的“优等生”,却在农历新春上班开工第一天,举行了一场超过2.5万人的新春第一会,聚焦全省高质量发展。
一开年,广东就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释放了什么信号?广东又为什么这么拼?
规模近年最大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将视线拉回这场会议。广东这场新春第一会,参会人数之多、规格之高、氛围之浓重,堪称前所未有。
先来看规模。这是近年来广东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会议,参会总人数高达2.5万人,在省主会场参会的有约1000人,其中参会企业超500家,以视频形式开至广东省各地市、县(市、区),充分彰显了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奋进姿态。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大会还面向公众进行了电视和网络全程直播,把信号传递给全社会,足见广东的重视程度之高。
再来看时间。大会选择兔年上班第一天召开,宣告了广东发出“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迅速开创新局面,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强烈信号。广东就是要告诉外界,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时间,大干快上赶进度,全力以赴往前冲,展现开局的势头、新春的气象。
最后来看氛围。不仅广东党政“一把手”发言,各地市委书记全部亮相表态,立下“军令状”,省直各部门和各方代表也亮明态度,比决心、比干劲,形成比学赶赴、赛马扛旗的浓厚氛围。广东的目标就是要让各地在比较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掀起高质量发展的火热态势。
这就是广东,为了高质量发展,开工第一天就开始拼了起来。
“再造一个新广东”
为什么广东突然着急了呢?
“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又很重,不可能继续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对这个问题,全省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从外部看,我们现在又面临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这个时候,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才能奔向发展的新蓝海;唯有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实现现代化,广东只此一路,别无他途。”黄坤明的讲话一语中的,也深刻揭示了广东坐不住,也慢不得,更等不起的紧迫感。
大家都知道,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但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放眼世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其他都未能跨过这个坎。立足全国,又有谁最具备跨坎的条件?
还得是广东!厚实的家底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2022年,广东经济总量高达12.91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曾经遥不可及的亚洲“四小龙”,早已被广东全面超越。作为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大省、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市场主体超过16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培育了许多全球知名的大企业,形成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46以内,展现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巨大潜力和强大势能。
当然,广东还有着毗邻港澳、濒海临江,海陆空交通便利,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联通内外,链接双循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区位优势,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优越营商环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战略机遇等等。可以说,广东不仅肩负着高质量发展的先行探路的职责,更承担着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的重担。
“只要质的提升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就可以迎来量的井喷,可以开启新一轮发展和赶超。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广东最光明前途。”“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广东的雄心,呼之欲出。再造一个新广东,是个什么概念?仅从经济总量上来看,那就得增加12.91万亿元,可见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壮志。2023年广东计划重点建设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再造一个新广东”,广东底气十足。
“五问广东”
“再造一个新广东”,靠什么去实现?还得靠行动和实干。
正如黄坤明所说:“呈现什么样的未来,要看今天的行动。”在这场会上,黄坤明更是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五问”:面对百年变局中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广东如何化危为机、行稳致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广东如何抢占先机、赢得主动;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关口,广东如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更高要求,各地各单位的思考谋划是否切合实际,工作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可行,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精神状态能否跟得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的企业能不能练好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没有力争上游、赶超一流的骨气与志气?
“这些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谋划、担当与作为。”发问之后,黄坤明给出了答案。一连串的发问,直指短板与不足,显示的是广东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勇气。广东,在最关键的时刻,叩响“五问”,提醒党员干部时时不忘创新和改革,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格局下,只争朝夕、迅速行动,以奋斗姿态抢时间、抢机遇,只有一刻不耽误地埋头苦干,才能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最终“再造一个广东”。
振聋发聩的广东“五问”,来得辛辣、突然,提神醒脑、催人奋进,随后上台的21个地市的“一把手”也全部表态,明确了2023年的任务目标,基本上都把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6%以上。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说,要拿出“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劲头,抖擞精神,苦干实干。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说,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片刻不能等待、片刻不能迟疑、片刻不能懈怠的精神状态,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其他地市同样马上付诸行动,即刻进入战斗状态。珠海:全面打响产业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今年GDP增长目标为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佛山:必须拼出“佛山功夫”,不走老路、勇蹚新路。确保GDP增长6%,工业投资增长15%。中山:以起步即冲刺的精气神苦干实干开新局。实现今年GDP增长6%,力促工业投资增长60%。惠州:用发展结果说话,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GDP计划增长7%以上,集中资源加快推进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
这次广东新春第一会,还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请来了大批的企业,让他们登台发言,显示了对企业家的顶格尊重。主会场参会的1000人中,就有500家企业,占了一半,其中既有中央驻粤企业、省属市属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代表。这也传递出一个十分明确的信号:再造一个新广东,离不开高质量的企业。
上台发言的企业家既有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曾毅、外企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敏、还有龙头民企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东华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铭祥等业界大佬。其中,王铭祥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广东有着中国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已经视他乡为故乡,动员我们管理团队到茂名安居乐业,将总部迁至茂名。”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口号曾经吸引无数人才涌广东。今时今日,对于企业来说,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这句口号同样也绝非虚言,充满感召力。正如黄坤明所说:“我们每家企业领先多一点,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就能在全球价值链上有所攀升。”
我们祝福广东,也期待“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续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
文/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