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立什么,破什么,需要好好把握”。“四下基层”即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随着长期坚持和不断发扬光大,“四下基层”的内涵不断深化、载体不断丰富、制度日益完善,彰显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创举和做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从本质上看,“四下基层”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既要发现问题、又要解决问题,体现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发扬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实践维度看,“四下基层”致力于发动群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问需问计于民与科学民主决策相结合、基层治理与作风建设相结合,包含联系群众、基层治理、调查研究、矛盾化解等具体方法,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为党员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指明了实践路径。
当前,广东药科大学正处于“一校三区五校园”协同发展、实现“优结构、强内涵、促发展、上水平”的关键时期,学校改革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办学竞争日趋激烈,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不进则退;二是内涵发展要求日益提高,学科专业建设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三是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繁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亟待加强。面对这样的改革发展新形势,在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上下功夫、出实招、见实效,既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深化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执行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并以优良的教风学风工作作风保障特色鲜明高水平药科大学升舱晋级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切实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推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让广大师生全面、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方面的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党中央精神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从根本上做到“两个维护”。要推动调查研究下基层,深入“后院和角落”,找到啃掉“硬骨头”的科学方法,用好“解剖麻雀法”,推动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要推动信访工作下基层,正视当前群众诉求内容日趋多元、诉求表达方式日益多样的新形势,用好书记校长信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常态化研究解决基层和师生反映突出问题的机制,切实把工作做到广大师生的心坎上。要推动现场办公下基层,转会场为现场,提高办事效率,举一反三转作风、树新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多到现场去,在一线找问题、在一线破难题、在一线抓落实,聚焦党建领航、育人精品、学科培优、人才赋能、创新提质、保障增效“六大工程”下功夫、出实招、见实效,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以过硬的工作作风、优良的教风学风保障特色鲜明高水平药科大学升舱晋级。
一是在党建领航工程方面,我们要找准实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方面的问题、难题,重点在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方面下功夫。今年学校党委入选第五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实现了省级党建“双创”工作的新突破,要以创建“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为契机,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升课程育人功能;推动党建和业务双融双促,避免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脱节;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二是在育人精品工程方面,我们要找准实改专业建设方面的不足、弱项,重点在课程、教材、教法、教学能力提升上下功夫。要校院协同,纵深贯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打造学生工作十大精品工程,培育一批“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构建高水平学生培养体系。要以一流专业建设为牵引,在“强药、兴医、融工、拓商”方面精准发力,持续促进学校专业建设质量整体提升。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建好各类“创新班”“特色班”,培养大药学、大健康复合型创新型优秀人才。
三是在学科培优工程方面,我们要找准实改学科融通专业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重点在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上下功夫。要围绕“大药学、大健康”学科发展布局,强化“药医结合,药工融合”,着力打造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3个学科“高峰”,推进非医药学科与医药骨干学科的交叉融合,让非医药学科有真正的“医味”“药味”。
四是在人才赋能工程方面,我们要找准实改人才队伍结构不优、研究松散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点在加强团队建设、培养领军人才上下功夫。要秉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引入外来活水激荡发展动力,对高素质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一方面,深入实施“强药学者计划”,努力构建强药顶尖科学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学者人才体系;另一方面,大力聘请校外产业行业骨干作为导师,参与学校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要全面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大力探索教师预聘制和长聘制,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岗位考核制度和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五是在创新提质工程方面,我们要找准实改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对接不够紧实的问题,重点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把服务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行业发展作为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重要任务,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形成推动地方产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要突出特色发展,拧紧科技研发运用创新链条,持续构建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三大药”及药医融通的科技创新体系。要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对标“双百行动”主要任务,接续实施好“党建引领”“科技支撑”“医疗提升”“教育协同”“智力支持”五大行动,以实体化项目为载体,不断拓宽校地合作广度,助推广东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优化、提升科研平台的结构与层次,建强以教育部糖脂代谢病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监局药物警戒技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60个科研平台,建设医药发展高端智库。
六是在保障增效工程方面,我们要找准实改内部治理能力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够匹配的短板、不足,重点在提升机关部门、教学教辅单位办事能力和效率上下功夫。要加强教育培训与检查督导,提升部门、单位管理能效。要加强工作协同,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要激励与约束并重,健全目标考核、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强化开放办学理念,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以更大的力度、更精准的方法,推进10个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办好特色鲜明高水平药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有区位、学科、需求、机会优势,这些优势能否发挥好,关键看我们的内生动力与创新创造活力。我们要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将“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度融入学校治理,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大力弘扬改革创新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清廉俭朴之风、团结奋斗之风,精准解决师生关切,系统性提升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实施好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广药大贡献。
(作者刘晟,为广东药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