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健康信息赋能巩固脱贫成果

2021-10-18 08:59 来源:南方日报 刘小妮

  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已分类救治360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健康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还面临不少挑战。

  健康信息传播有效助推健康扶贫“关口前移”

  健康扶贫工程的落实,离不开疾病预防的主方针,需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即阻断因病返贫、化解健康贫困应从后期被动救治为主转变为前期健康干预为主。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要巩固脱贫成果,尤其要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长期以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最为突出的致贫因素。因病返贫一方面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前期投入的浪费甚至无效,同时也会打击再度返贫人群的生活积极性,引发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因此,要大力发展健康信息技术和产业,以健康信息赋能巩固脱贫成果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健康信息传播可以通过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思维、引导健康生活等方式,有效助推健康扶贫“关口前移”,赋能反贫困治理。互联网的普及肇始了智能媒体的时代,技术革新不仅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更带来了社会结构、文化思想等多维度、全方位的变革。健康信息完全可以借技术的链接赋能贫困人群,不仅将健康信息传递给贫困人群,更是将其内化为健康意识,外化为健康行为,真正实现“造血式健康内生”。

  健康信息赋能在化解健康贫困上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顺应时代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突出位置,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不断凸显未来社会发展中健康的重要性。而科技的发展也让健康信息对贫困人群的赋能变得可行。

  二是实现源头管控。重大疾病往往会消耗家庭或个人大量的时间、人力和支出成本,增加脱贫家庭的脆弱性,极易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而健康信息赋能遵循“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原则,借助信息传播的内在张力,通过传授贫困人群健康知识、培养贫困人群健康思维、引导贫困人群健康生活,真正实现“防重于治”的健康贫困源头管控。

  三是激发受众本位。健康事业是一个动态且长期的系统工程,仅依靠国家基本医疗保障等外在系统和资源帮扶难以长期维持。健康中国和健康乡村建设,更需要人们自发、自主地提升自身健康能力,有效抵御潜在的疾病风险。健康信息赋能通过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激发健康主体意识,积极主动防治疾病,真正实现健康脱贫成效常态化。

  因此,要发挥健康信息赋能的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将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产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推动健康信息产业发展,优化乡村信息传播媒介,加强健康信息内容审核,助力健康脱贫成效常态化。

  借助健康信息赋能阻断健康贫困传递

  第一,完善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破健康信息“穷人”窘境。首先,脱贫地区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配置相对落后、健康信息可及性不足,制约了脱贫地区公共健康的发展。对此,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等硬件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不断缩小城乡数字差距,推动信息网络一体化发展。其次,贫困人群信息素养较低,往往不知道是否需要接收信息、如何接收信息以及接收哪些信息,极易陷入信息边缘化的窘境。因此,应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的健康教育,对健康“穷人”进行培训、指导,开设技能讲座等,通过提升其健康信息素养,达到增强其信息价值辨别、信息需求认知和信息转化利用等能力。

  第二,优化创新媒介手段,重构健康信息传播生态。贫困地区传统的健康信息传播介质主要以组织传播为主,形成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等组织的“机械化”传播链,呈现出一种自上而下的“灌输型”传播态势,与贫困人群之间的互动匮乏,用户粘度弱,传播效果较差。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衍生出的新媒体,具有双向交互、移动便捷、精准传播等特点。因此,在健康信息赋能返贫治理的过程中,可以着重采取新媒体方式,推动形成互动、共享的传播格局,增强传播内容的现场感与参与感。现场感与参与感能增强公众的健康认知,进而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把疾病“预防”置于“治疗”之前。

  第三,强化信息内容审核,提升信息权威性与可信度。网络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流量为王”和“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模式,为吸引点击量和流量,部分健康信息频频使用“震惊!”“速看!”等标题,制造噱头,营造或夸大紧张氛围,而其科学性与准确性却无从保障。信息过载会让公众产生信息疲劳、认知疲劳甚至放弃信息处理,导致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下降。因此,加强健康信息内容审核、健全健康传播话语网络必不可少。首先,应构建健康信息审核证实机制,形成“政府行政监管+发布平台监管+公众参与”三重审核证实机制。其次,应加强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专业素养,通过提升媒体对健康信息的把关能力,达到引导公众确立健康意识、改变不良健康行为的目的。最后,应加强对传播虚假健康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包括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明确传播不实健康信息的后果,提升违法成本,为健康信息的传播提供法律约束和保障。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马哲专项共建课题(2018GZMZGJ02)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沛容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