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健全预期管理机制的五个着力点

2024-10-14 11:54 来源:南方日报

  预期管理是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指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解读、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等方式,加强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社会预期,使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被预见和理解,以实现政策效果最大化,确保政策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预期管理,并将其作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核心问题,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善于引导预期”“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预期管理机制”,这对于稳定市场、提高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健全预期管理机制是当前应对预期转弱的关键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预期转弱不仅影响经济回升向好,也削弱了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如何健全预期管理机制,正确引导公众预期是今后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任务。

  在众多政策领域中,各国央行的预期管理实践最为丰富,近年来出现了一场央行沟通的政策变革,拓展了预期管理工具和预期理论研究。早期的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公众可以获得一切信息,并且能够正确理解信息和政策操作,从而形成准确预期。因此,传统的预期管理重视政策实际干预的影响,即“做什么和怎么做”,通过调控政策工具直接引导预期。然而,理性预期并不符合现实中公众的预期形成过程,公众既无法获得全部信息来为决策服务,也不可能准确理解全部信息。因此,预期管理转向了政策沟通的制度化建设,即“说什么和怎么说”。政策沟通向公众解释政策操作规则及政策目标,有助于提升决策透明度,缓解公众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通过前瞻性指引向公众传导未来政策路径的变化,能够有效引导市场各主体形成合理稳定的经济预期,提升宏观调控效率。

  我国央行同样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不断改进预期管理,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和引导机制,提高了中央银行透明度和公信力。目前已经形成多元化和立体式的货币政策沟通体系,包括每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公告,每月月中固定时间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的惯例;每季度初召开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季中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季末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并发布新闻公告,覆盖全年12个月,逐月阐明货币政策立场,释放货币政策信号。相关举措有效提升与公众沟通效率,对引导市场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波动打下了基础,也有助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升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强化政策协同提升预期管理效果

  当前,预期管理实践面临着信息传播难以精准传达、市场分歧较大难以协调、不同政策部门未形成合力等现实挑战。近期政策“组合拳”持续推出,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对预期的引导,取得了积极效果。9月24日,“一行一会一局”出席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多项政策同时发力支持经济稳增长。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政策未来方向,“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面向未来,可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预期管理机制,提升宏观调控效能:

  第一,进一步完善经济实时监控体系,建立常态化的经济指标预测发布制度。发达国家实践表明,官方发布经济预测指标能够协调市场预期,减少预期分歧。为此,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生产领域、资本市场和金融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加快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辅助智能决策。只有实现实时预测,才能精准把握政策出台时机与力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常态化的经济指标预测发布制度,将关于未来经济走势的信息传递给市场,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

  第二,利用新媒体进行更广泛的政策沟通,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在社交媒体时代,预期管理必须考虑互联网传播对于媒体报道的扩散效应。当前信息扩散包括机构解读与媒体报道,经此影响市场各主体的信息获取和理解过程,从而改变市场预期。因此,需要构建以官方为主导,与社交媒体深度融合的政策发布平台,确保政策信息及时且准确地传达给公众。鼓励政府部门和政策制定者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实时交流,以双向沟通的方式引导市场和社会形成合理预期。此外,重视信息扩散的另一个发力点是降低市场分歧,应该建立舆情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和引导。

  第三,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主体实行差异化的沟通策略。由于公众接受信息来源存在差异,学习和认知能力不同,因此预期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增加了政府协调市场预期的难度。这就会面临“两难”:如果沟通过于简单,虽能保证公众理解,却无法反映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如果沟通技术性、复杂性过高,则只有少数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能理解。因此,为提升预期管理效率,在进行政策沟通时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差异化管理。基于沟通对象的不同属性选择差异化的沟通方法,提高政策沟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探索中国式前瞻性指引的实施方式。前瞻性指引是指央行向公众发布关于未来货币政策实施的信息,特别是关于未来利率路径的信息。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各国央行对前瞻性指引进行了丰富的实践应用,发展出开放式前瞻性指引、基于时间的前瞻性指引和基于经济状态的前瞻性指引等多种形式。从实际效果来看,前瞻性指引能够引导公众的政策预期,进而影响实际产出和通胀,正在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预期管理职能。例如,9月24日央行提出“年内还将视市场流动性的状况,可能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契合前瞻性指引的概念。其后续的政策执行和政策效果,还需要根据经济回升情况和政策空间做进一步评估和优化。

  第五,扩大预期管理政策主体,完善预期管理的政策协调机制,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当前宏观经济治理的复杂性明显上升,预期管理主体应扩大到一系列具有宏观调控职能的经济管理部门。除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方面都应该重视预期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及时引导市场走势和企业行为,提升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于政策交叉的领域,不同主体应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避免市场莫衷一是,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

  林建浩: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数据科学实验室主任

  陈良源: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博士后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