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大学劳动教育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2-09-13 10:31 来源:南方日报 郑丽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大学生实际,打造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劳动教育,把教育落细落实。

  突出劳动教育的价值深意和理论深度

  从教育的内容要求以及学生成长阶段特点来看,大学劳动教育与其他阶段的劳动教育相比,更突出教育的价值深意和理论深度。

  有价值深意。劳动教育不仅具有实践性,更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不仅要让学生参与劳动活动、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更要让学生在劳动中理解和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理解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面对消费主义、享受主义的现实影响,尤其需要价值引领。

  有理论深度。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思考不仅依赖于实践,更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的指引。通过接地气的语言、与生活实践结合,向学生系统阐释劳动的本质、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价值,提升认识的深度,自觉抵制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等不良意识,从而解决劳动教育中价值教育的“信”与“行”问题。

  与教育全过程深度融合。劳动教育不仅是单独的课程,更是融入到教育全过程的教育思想。在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训中,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宿舍内务评比、专业技能比赛弘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校园风尚;在学生管理中,通过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等形式打造学生参与劳动的平台;在学生评价中增加劳动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参与劳动、劳动成果和劳动认识。

  在劳动中融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劳动教育有着广泛的育人功能,在劳动中能够融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但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德,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以劳育德。劳动教育不仅是劳动技能教育,还是品德教育。在劳动中经历挫折,有利于学生磨练意志,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劳动中需要付出艰辛方能有所收获,有利于学生养成勤奋努力的习惯;在劳动中需要懂得知识技能,遵循客观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劳动、敬畏规律的意识,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情感认同。

  以劳育智。劳动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是知识的源泉,劳动中可强化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劳动需要将从书本、课堂所学的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劳动中试错和纠错的过程,促进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以劳育体。劳动是需要手、眼、脑、口协调参与的实践活动,在劳动中可促进身体素质的提升。体力劳动活动四肢,强健体魄;脑力劳动激发思维,灵活大脑。

  以劳育美。劳动本身就具有审美意韵。劳动促进人的发展,创造美好生活,是力量美的呈现;劳动中让人看到勤奋坚持、吃苦耐劳等精神品质的美;劳动中唤起人对美的形态、美的色彩的感知,从中体察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美的规律。

  劳动教育要贴近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

  大学劳动教育要贴近新时代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走进社会大课堂,与社区发展、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用新时代新的劳动形态打造有温度的劳动教育。

  贴近学生。劳动教育需要尊重学生主体性作用。成长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关注基本生存需要较少,更注重精神兴趣的满足,有较高的审美要求,好奇心、求知欲强,劳动体验普遍较少。为此,劳动教育需要贴近学生实际,可先从烘焙、插花、手工艺品制作、宿舍设计整理、家电维修、相册制作等符合他们需求的劳动形式开始,激发劳动兴趣,体验劳动成就感,再逐步增加复杂度和艰苦度较高的劳动形式。学生对劳动经历“好奇—参与—认识接受—挑战—再参与—再认识再接受”,层层推进,最终使劳动成为生活中的一种自觉行动和价值选择。

  贴近社会。社会是大学劳动教育的大课堂,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要和社会协同合作,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将劳动教育与社区、乡村发展、创建文明城市、地方非遗文化传承等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真切感受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让大学生与基层群众一起共同生产和服务,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传承劳动精神。

  贴近时代。随着科技和服务业的发展,脑力劳动、服务性劳动、复合型劳动不断增加,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下新的劳动形态也不断涌现。劳动教育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用鲜活的劳动形式,如物质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创新性劳动等,让大学生在劳动中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作者系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内容研究”(2020WT037)阶段性成果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