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破茧与重构

——浅析当代红色舞剧作品的时代价值

2021-11-22 08:47 来源:南方日报 陈燕敏

  当代红色舞剧作品的创作包含艺术审美属性,兼具时代红色精神,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当代红色舞剧作品响彻着激昂的主旋律,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体现中国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

  破茧成蝶——彰显时代审美价值

  当代红色舞剧作品涌现了一批如《永不消失的电波》《长城》《宝塔山》《风雨红棉》《岭南秋雨》等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每个作品中的细节都历经破茧成蝶,在不断超越中让观众遇见内心的向往和美好。《永不消失的电波》破茧传统的背景板,使用了动态电子屏;《岭南秋雨》中的写意舞美,运用悬置景片分割打破传统的僵化,绘景上将岭南骑楼、西关大屋、砖雕灰塑屋顶、琉璃瓦脊等虚实结合,配合浪漫写意的灯光处理,一系列舞美在广东音乐巧妙点缀下,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力,营造浪漫而壮烈的时代气息,传递时尚气息和现代审美观念;《风雨红棉》是一部“革命+爱情”的叙事式浪漫舞剧,以新颖的方式再现革命红色浪漫主题,观爱情而歌颂革命精神,从而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既传承经典又赋予时代审美价值。

  当下,当代舞剧作品对传统的艺术元素和形态进行兼收并蓄和创新应用,更强调现实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一方面,创作推陈出新,破茧质感彰显当代审美倾向;另一方面,把自强不息、志存高远、求真务实的审美情趣融入相关艺术形式中,衍生出当代审美追求。当代红色舞剧作品在与多种相关艺术表现手段的碰撞、融合与再生过程中破茧成蝶,让人们感受时代风气的日新月异,触摸时代脉搏的跃动,捕捉创新思维的灵感。当代红色舞剧作品既要与数据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又要承载美学精神;在破茧成蝶过程中既要保留艺术特质,又要记录新时代的先锋追求;既要尊重社会发展变革中的主流价值取向,又要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既要不断改良艺术形式和内容,又要凝练时代性和现实性的审美价值。

  重构归属——红色时代精神

  在对传统艺术风格的解构重构过程中,当代红色舞剧不断吸收和借鉴各种艺术风格、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涌现了如当代红色芭蕾舞剧《宝塔山》那样的精品。《宝塔山》通过足尖讲述红色故事,不仅兼容历史深度和国际宽度,更展现人文关怀的温度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注重创新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能够深入内心,对人性层次、社会变革进行深度探索和反思,在细节中展现艺术性、观赏性与思想性有机统一;在探寻延安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浪漫革命情怀和芭蕾艺术浪漫诗意中找到共通点,并非局限于艺术家的个性表达层面,而是承载了新时代红色芭蕾舞剧的美学精神。《宝塔山》勾勒延安窑洞线条简洁不繁复,在变化的舞美灯效下形成简约、诗意、唯美的视觉冲击力;在舞剧精彩舞段中融入民族舞、秧歌舞、现代舞等元素,既展现当代芭蕾的多种可能性,又体现民族芭蕾的独特魅力。《宝塔山》阐释当代红色芭蕾艺术的极致、先锋追求,并与当下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融会贯通,既和主流为伍,又保留艺术的独立特质;既是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又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既是独立的,又是大众的。《宝塔山》中的舞者跳跃、奔跑、呐喊,再现了劳作景象,动作流畅、技艺精湛、节奏强烈,充满阳刚之气,展现出雕塑般的力和美,配以整齐划一的呐吼声,极具震撼力。这部芭蕾舞剧在艺术形式和思想情感上不断进行改良,同时又对传统形成颠覆,重构中国时代舞剧变革中的艺术归属,其审美价值极具时代精神和延安精神。

  当代舞剧《长城》是一部青春热血、奋发图强、波澜壮阔的壮丽史诗。荡气回肠的惊世传奇与现代舞交融,在一块块坚固的城砖中,以舞蹈形式发掘个体生命之顽强;聚焦一群把自己命运和祖国命运紧紧相连的人,以气势磅礴的青春热血谱写惊天动地的民族史诗;挺直民族脊梁的中国人,用血肉筑就矗立起一个伟大的民族,构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这部舞剧很好地起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凝聚爱国力量和彰显中国精神;同时,也传播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书写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当代红色舞剧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时代特点紧密相连的艺术理念,表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既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变革中的时代风貌,引导观众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又展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人民群众对当代舞剧作品质量、风格、品位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质量红色舞剧作品需求更加强烈。当代红色舞剧作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同时把握时代脉搏,未来发展具有广阔的舞台。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人民群众的审美追求,彰显民族精神,体现创新意识,是当代红色舞剧作品的发展方向。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编辑:刘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