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数字普惠金融助推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4-09-10 14:55 来源:南方网

  一、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我国商务部在2024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推动消费促进活动,包括办好“消费促进年”等一系列活动。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具备普惠性、包容性和可及性强等特征,被联合国、世界银行、G20等组织认为是减少中低收入国家极端贫困形式的关键因素、提高经济平等的重要策略、促进居民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了较大突破,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保险等业务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各省级行政区数字普惠金融平均指数由40.00增至341.22,呈翻倍增长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24年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5969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4.5%,乡村市场销售增速快于城镇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线上服务性消费逐渐走热。2024年1-6月,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的比重达16%,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线下线上融合的消费方式成为新趋势,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推动了网上购物的便利性,使得居民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以及更便捷的途径获得商品。

  从宏观上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能带动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转,增加有效投资,通过助推产业升级、加速区域间产业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来提高国民福利,达到了实现技术创新、缓解教育投资不足,改善收入分配结构的作用。

  从微观上看,数字普惠金融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半径小、准入门槛高的弊端,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打开了金融资源获取通道,具备覆盖范围广、触达方便、政策针对性强、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等特点,便利了个人的储蓄、贷款、支付、保险、财富管理等理财行为,从创业选择、财富管理、风险规避等潜在渠道对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福祉,产生重要积极影响。让更多低收入群体可以平等共享金融服务,助力缓解低收入家庭的相对贫困程度,进而助推消费高质量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居民消费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对金融科技的认知水平还有待提升、政府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宣传还不到位、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尚未完成、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渠道和平台构建还没完善、对进驻农村地区的商家的财税等政策还有待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还有待改进等。

  三、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居民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在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中的重要性。在这一框架下,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体制机制以助推居民消费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推进的重要方向。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基础

  数字普惠金融助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赋能多少,取决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弱。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合理布局,特别是要对偏远贫困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加大支持力度——升级改造安全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支付清算体系,加快完善重点领域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接口、交易等数据管理标准、相应的数字终端应用等,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优势。鼓励金融机构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加强数字技术创新与运用,降低居民在获取金融服务和产品时所需负担的成本和费用。建立包括社会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参与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风险分担机制,增加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合力,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助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赋能能力。

  (二)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

  以数字普惠金融助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金融普惠程度,推动经济增长,在促进财富积累的同时改善财富分配。综合运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打造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完善大科技信贷等新型业务模式,推动数字融资、数字函证等新业态不断成熟完善,提高金融服务的触达能力;鼓励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探索运用金融科技创新等手段发展数字资本市场,利用数据和技术手段优化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优秀金融科技成果在乡村的应用推广,加强涉农金融产品创新,健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发展智能投顾等业务模式,拓展投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着力扩大金融服务半径,构建以安全为前提、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三)多措并举弥合数字鸿沟,激发内生动力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扶持等政策优惠,以此助力解决中小企业缺乏资金、转化程度低的问题。加强各地区合作,鼓励地方企业和政府自主发挥能动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以便让不同群体都能享受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服务,充分减少相对贫困群体数量。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注意防控数字技术运用可能带来的算法歧视、不当营销、信息滥用等行为。在中小学阶段开设有关金融知识的兴趣课程,通过教育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尽早出台配套方案细则,明确工作重点和分工安排,将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消费日”“金融科普日”结合起来,对相关金融知识进行宣传。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业务操作规范、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培训等方式,引导数字普惠金融从业机构落实客户资金保管、信息保护、业务资料保存等方面的义务。缓解数字鸿沟问题,最终促进全体居民收入增长,实现消费高质量发展。

  (四)完善财金联动机制,提升协同效应

  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支持探索投贷联动模式,鼓励通过投融资项目库推送重大项目信息,以收益能力和可持续能力为切入点精准区分项目,对于短期内很难实现商业可持续的项目,以政策性资金支持为主、商业性资金支持为辅。鼓励各地完善相应的数字普惠金融风险补偿、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配套政策,与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助推消费高质量发展相关领域贷款发放。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及其绩效评价,推动“银担”一体化线上担保模式,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五)优化数字金融监管体系,构筑保障防线

  及时且科学的监管,是数字普惠金融行稳致远的必要保障。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更新监管理念,平衡创新推动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把握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模式、产品交易、服务流程等各种创新项目的潜在风险。健全监管规则体系,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原则,加大监管基本规则拟订、监测分析和评估工作力度,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与监管模式创新同步。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交易报告制度与交易报告库,强化金融市场监测,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建立健全风险联控与综合补偿、信息披露与承诺声明、内控与服务质量管理、安全评估与合规审计等机制,强化从业机构创新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筑牢数字普惠金融助推消费高质量发展的保障防线。

  作者:刘茂平,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金融学博士。本文为2023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家庭相对贫困治理视域下数字普惠金融支持研究”(GD23CLJ02)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