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引育职业经理人赋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2025-09-15 12:09 来源:南方日报

  ●从农村职业经理人到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关键在于构建“引育好、使用好、保障好”的乡村人才生态链,更好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采取招录、调剂、聘用等方式,通过安排专兼职人员等途径,充实农村经营管理队伍,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2025年7月22日,人社部正式发布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等新职业。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是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从事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运营等经济活动经营管理的人员。在大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背景下,总结和探讨广东引育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赋能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很有价值。

  广东探索成效明显

  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广东高度重视外部市场化引进和内部本土人才培育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早在2023年,就正式启动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计划在三年内为全省持续培养超过1000名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经理人。农村职业经理人需经过“县镇村联动式实训孵化”,首批在广州、茂名、韶关、汕尾、肇庆5市50村试点,成效明显。

  选拔人才方面,着重考量其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如2024年12月启动“千名经理人培育工程(第二期)”,入选培育的学员中,约26%来自村集体公司,18%属于村集体参股公司,近36%与村集体有合作关系。95%受访的经理人表示培训足够、有效。

  促进经理人赋能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引入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广东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首期班学员直接或间接参与广东农村集体经济工作,覆盖54条村庄的运营事务,成功组建13个强村(强镇)公司,新增与优化80多个乡村农文旅业态项目,为村集体与村民增收1665万元。如广州的竹洞村、佛山的紫南村、惠州的墨园村等带动集体和村民增收。

  管理保障方面,以创新机制实现多元筹资保障。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兼职管理模式,如阳江市江城区城西街道第一埒党总支书记兼任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广州增城区明确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两委”干部兼任的经理人(或团队成员)不单独列支薪酬。二是企业出资模式,如广州增城大埔围村由合作企业法人兼任经理人。三是绩效激励模式,如花都区西坑村实行“零底薪+经营性收益分成”机制。四是财政保障模式,如广州南沙区实施区镇8:2分担制,江门市由市级财政全额承担。

  引育人才面临三大瓶颈

  一是团队人员配置不足。浙江衢江、临平等地采取“专职团队+年度考核”模式,广东除茂名信宜市、清远连山石坪村、佛冈县楼下村等试点团队外,多数地区仍采取“1名专职经理人+兼职村干部”的配置。

  二是经理人与相关人员权责边界不清晰。70%的受访者表示,除了个别村(如肇庆市鼎湖区制定清单,界定了区级农业农村局、镇政府、经联社、经理人的职责)明确了由经理人负责运营管理村级企业外,其余的经理人大多听从村干部的指挥,没有决策权,且身兼多职。

  三是管理保障有待加强。两地市反映目前尚无专项资金用于经理人启动项目,部分村缺可盘活资源。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作用尚未得到广泛认可,村民等对经理人的工作性质和贡献了解不足。部分聘经理人的村,有些建设项目没有运营前置,建成后基本处于停运状态。

  构建完善乡村人才生态链

  从农村职业经理人到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关键在于构建“引育好、使用好、保障好”的乡村人才生态链,更好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强化人才选拔。一是外部引进市场化人才与内部培育本土化人才并重。积极构建多元化人才引育机制,既注重培育本土人才(如村干部、新农人等),也灵活引进外来市场化人员或团队。二是系统培训与实战锻炼结合。在选人环节,进一步完善候选人实践能力评价流程,优选和农村集体经济紧密合作的新农人等。三是前方人才与后方团队协作。加强构建前方人才与后方团队的协同合作机制。促进聘请或派驻的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联动后方团队,用好后方的资源等。

  创新经营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创新性、多元化经营管理集体经济。一是进行内驱型经营管理,激发村集体内生动力。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二是进行外生型经营管理,引入经营主体参与。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探索“村集体+企业”合作模式,共同开发产业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三是进行联合经营管理,因地制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等,推动多村连片、多镇联动、跨区域合作,构建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健全协作机制。一是促进经理人与村“两委”协作。明晰经理人与村“两委”权责,分类促进协作。村干部缺乏集体经济经营经验但可培育的,聘请经理人传帮带,待村干部积累够经验,可兼职经理人。村干部中难以培育集体经济经营人才,经费足的,可以高提成+“底薪与村两委持平或稍高”方式外聘经理人;经费不够的,可高提成+低底薪,给优惠政策、荣誉等。二是促进经理人协作赋能集体经济等。借鉴浙江联村运营的经验,组建经理人运营团队。建立经理人联盟,促进经理人优势、专业互补,促进镇或县域的多个经理人与乡村产业布局、业态、业务量等弹性匹配。三是促进利益联结。山东及河南的“乡村振兴合伙人+即时分账”的乡村运营大数据赋能整村运营模式,入选中央党校2024年6月全国乡村振兴赋能优秀案例推荐。

  完善配套保障。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创新实践。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激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建议多在已建设完成的典型村、典型镇中引育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在乡村建设中考虑集体经济经营前置。二是加强要素保障。整合用好涉农资金,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投入力度;借鉴浙江、江苏拓展资金渠道的做法,抓住广东县域投资体制改革的契机,打通政银企融资全链条;引入数字化运营,提高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效率。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引育经理人典型标杆的宣传力度,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社会认知度,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邓永超、张开云,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3&ZD112)、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创新与地方立法研究中心”(2024WZJD018)的研究成果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