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尽快打赢疫情歼灭战

2025-08-04 10:25 来源:南方日报

  8月2日召开的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工作会议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有效预防疾病传播、提升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广东正处于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关键期,叠加易于蚊虫孳生的高温湿热天气,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持续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坚决用最短时间控制住疫情,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阻击战、歼灭战。

  守护公共卫生安全,无法“各人自扫门前雪”,面对疫情,必须依靠全民动员、从我做起、群防群治。坚持不懈常态化抓好爱国卫生运动,狠抓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更大力度强化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深化爱国卫生与基层治理工作融合,持续筑牢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严密防线,是尽快打赢疫情歼灭战的重要保证。

  爱国卫生运动的时代审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爱国卫生运动是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将我国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具体行动。爱国卫生运动的诞生与发展,始终与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同频共向。1952年,面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细菌战威胁,以“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为号召,我国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全民防疫运动,创造了“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健康效益”的公共卫生奇迹。

  一直以来,我国坚持把卫生工作与发动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化被动救治为主动预防,筑起抵御疾病传播的“铜墙铁壁”。爱国卫生运动这种“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的治理模式,历经70余年实践检验,在抵御重大传染病传播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中依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从抗美援朝时期“粉碎细菌战”的全民动员,到新时代疫情防控中的群众行动,爱国卫生运动的本质是“人民战争”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生动诠释。这一治理模式以保障人民健康为根本初衷,虽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诞生,却在长期发展中不断调适,其中心任务与运作方式亦随时代需求发生相应变化,但其依托群众力量破解公共卫生难题的核心逻辑始终未变。守好爱国卫生运动“传家宝”,将历经检验的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对于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爱国卫生运动的治理智慧

  从疾病传播规律看,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蚊虫孳生地分散于千家万户的楼道、阳台、花盆、沟渠等微观积水空间,其防控主要靠源头阻断,仅靠疾控部门消杀也难以形成全域覆盖,必须突破专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限。因此,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群策群力、群防群控,重点清除蚊虫孳生地并杀灭成蚊,体现了爱国卫生运动“预防为主”的核心理念。这种将公共卫生责任分解为无数个体行动的治理智慧,既是应对当前疫情的务实选择,更是构建常态化防控体系的必然要求。

  爱国卫生运动是构筑公共卫生安全防线的基础工程,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效载体。疫情防控本质上也是对社区环境治理能力的检验,要将卫生治理融入基层网格,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与居民健康保障的协同推进。当前,有疫情的地区要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各级力量下沉一线、分片包干,实施扁平化管理,加大防灭蚊力度,有效提升流调溯源效率,做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其余地区要保持高度警觉,健全工作监督机制,做细做实防灭蚊工作,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突出重点场所、重点地区强化专项整治,因地因时加大消杀力度,切实把清积水、灭蚊虫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以最快速度推动蚊媒密度降至安全水平。建立“蚊媒密度实时监测网络”,通过“省域监测平台+社区网格群”的现代架构,将传统运动模式升级为精准防控体系,为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基层实践样本。

  爱国卫生运动是推动健康理念转型的重要抓手。实践证明,当公共卫生健康理念转化为全民自觉,社区治理成本可大幅降低,治理精度也将显著提升。要在最短时间内打赢疫情歼灭战,一个人讲究卫生远远不够,必须群起而为之,以每个个体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推动健康理念转型,促进全民健康的实现。当前,要强化宣传引导,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动员居民自觉做好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等工作,提升自我防护水平。例如,把“清瓶罐、断蚊粮”等防控口诀通过媒体广泛传播,将“雨后及时倒积水”纳入邻里互助内容,开展“防蚊小课堂进社区”等,以互动式教育推进“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塑居民公共卫生健康生活方式,为应对疫情培育深厚社会基础,这种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正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要义。

  爱国卫生运动的实践创新

  以网格化管理激活基层防控末梢,构建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防格局与“市级统筹—区县调度—街道主责—网格落实”的四级机制,将“三查”(查阳台积水、查花盆托盘、查沟渠堵塞)等任务分解到每个网格。通过网格化管理提升蚊虫孳生地清理效率,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推动问题从“事后整改”向“源头防控”转变,既强化个体责任,又提升治理成效。

  以科技赋能推动环境治理升级,实现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例如,在疫情高发区布设物联网积水传感器,结合无人机巡检体系,构建“群众清理+科技监测+专业处置”的协同链条,通过科技手段让全民参与更精准、更高效。

  以分层宣教提升防控自觉,形成精准化的健康教育体系。针对老年人群体通过社区讲座普及疫情防控知识,针对上班族以短视频演示办公区域清理办法,针对学生开展“防蚊小卫士”竞赛,形成泛化引导与靶向突破相结合的健康教育体系。此外,亦可建立“健康学分”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公众热情,使爱国卫生运动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以制度创新巩固长效机制,完善规范化的公共卫生健康保障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统筹领导作用,完善爱国卫生工作管理长效机制。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全过程各环节,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作者张持晨,系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编辑:顾萌萌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