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下功夫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有影响力的旅游强省,着力打造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持续释放“旅游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效应,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广东要坚定扛起建设旅游强省的使命责任,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做实旅游强省的丰富内涵,以广东旅游之强为旅游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深刻把握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蕴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品质提升等手段,实现旅游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和协调发展,不断增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及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能力。
首先,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也有利于创新驱动与数字经济融合,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其次,旅游业作为一个幸福产业,其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显著提升幸福感,成为衡量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催化剂。
再次,旅游业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其高质量发展能够将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文化产品,并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最后,旅游业作为一个绿色产业,其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降低能源消耗量、强化环境教育、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等,推动旅游目的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有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其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从经济维度看,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性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特点,既能够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也能够显著刺激居民消费意愿、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社会维度看,旅游业对于提升人民幸福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从文化维度看,旅游不仅是经济活动,更是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同时,也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繁荣文化市场,增强文化自信。
从环境维度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强调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理念,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
以广东旅游之强为旅游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当前,要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省旅游发展大会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进取意识,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推动广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以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驱动力,推进科技赋能旅游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优势,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不断强化旅游场景下的创新技术应用,充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旅游服务效率和品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广东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和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智慧旅游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体系,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能。
以乡村振兴作为重要阵地,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禅文化、石文化、南江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区域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品牌。统筹开发森林、山地、温泉等优势旅游资源,打造森林生态、山地运动、温泉度假、中医药康养等生态旅游品牌。将现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创建一批乡村文旅融合示范区,持续做大做强“粤美乡村”旅游品牌。
以海洋文化作为重要优势,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全面梳理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民俗、海上交通、水下文化遗产、海洋生态等海洋文化资源,构建全省海洋文化基因谱系,制定相关政策统筹保护与规划。加强对“南海I号”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快稔平半岛、万山群岛等“一岛一主题”开发,打造一批高品质特色滨海旅游产品。进一步深化广州、深圳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在珠海、汕头、湛江等市建设邮轮访问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邮轮母港群,强化粤港澳三地国际邮轮游艇旅游合作。推动滨海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海洋+渔业”“海洋+体育”“海洋+农业”等新业态,构建现代海洋旅游产业体系。
以绿美广东作为重要目标,打造华南生态旅游新高地。以生态旅游为路径,积极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图景。一是“点”上发力,全面推动丹霞山、鼎湖山等保护地生态旅游科研科普基础、人力资源基础和接待设施基础的系统化和全域化,完善要素支撑体系。二是“线”上延伸,积极开展全省生态旅游信息调查、生态旅游资源权属确定、生态旅游产品项目规划、生态旅游服务价值核算、生态旅游产品交易等。三是“面”上突破,针对生态旅游在资金、土地、人才、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发展障碍,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制定专门的生态旅游制度政策体系。四是“体”上融合,积极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区与省内其他地市的旅游合作与生态共享,深入推进旅游与农业、文化、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寻求多维立体联动。
作者覃方铭,系广州航海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质量发展主题研究专项(GD23WTD03-2)和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JM2024C11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