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举措等进行了周密部署,实际上是对“十五五”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谋划。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经过“十四五”时期的持续发展,我国在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方面迈上新台阶,为实现这一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建议》将“十五五”时期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旨在推动关键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为牢固的基础,确保取得决定性进展。
与此同时,《建议》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对国际压力与国内难题作出具体研判,并针对性地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充分体现其鲜明的问题意识,实现了目标引领与问题应对的有机结合。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相统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涉及各领域、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建议》立足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在思维方法上,《建议》注重辩证把握,既指出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又强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统筹发展与安全等基本原则。此外,《建议》还体现出深远的战略视野,着眼于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对“十五五”时期的发展作出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安排。
三是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相统一。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建议》将其作为“十五五”时期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以改革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类难题,并通过一系列战略任务与重大举措激发发展活力。与此同时,扩大对外开放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建议》提出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战略举措,旨在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形成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总之,《建议》所蕴含的方法论,不仅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顶层设计的思维工具,也是推进其落地实践的指导原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具体运用。从方法论的维度把握《建议》,有利于深化对其认识,也有利于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作者陈金龙,系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