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惠州政策性淡水水产养殖保险调研实录(下)

——“中国乡村振兴的广东样本”系列调研报告(四十三)

2023-02-02 11:20 来源:南方网 朱海鹏 向旭东 陆剑宝

  《2022年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2022年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都表明,农村产业振兴必须协同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那些社会公益性较强,但运作成本高、综合效益低,难以实现商业化运作,只能依靠政府主导经营的一类农业保险。本调研团队深入惠州仲恺高新区,调研其创新的政策性淡水水产养殖保险(气象指数)如何为养殖户撑起一把避免“看天吃饭”的保护伞。

  一、惠州仲恺高新区的淡水养殖渔业现状

  仲恺高新区涉及渔业养殖面积约3.8万亩,具体为潼湖农场2.2万亩,潼湖镇0.9万亩,陈江街道0.4万亩,沥林镇0.2万亩。辖区养殖户目前整体呈现小而散的经营特点,养殖品种多为四大家鱼及罗非鱼,技术水平还较多依靠过往养殖经验。鱼塘养殖易受自然灾害、病害、外来毒害等风险影响,过去因自然灾害造成大批量鱼苗死亡,仲恺高新区一些水产养殖户损失较重。为给广大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2021年以来,仲恺高新区农村工作局、惠州银保监分局、中华财险、大地保险等在仲恺高新区大力推广政策性及特色淡水水产养殖保险,推动该险种认知度及普及面不断提高。

仲恺区养殖户正在通过喂料机给鱼投喂饲料。摄:朱海鹏

  二、创新政策性淡水水产养殖保险为养殖户保驾护航

  在惠州市农业农村局、惠州银保监分局等政府部门领导下,中华联合保险公司惠州中心支公司联动大地保险惠州中心支公司在惠州仲恺区共同展业。保险公司就惠州辖区水产养殖现状展开调研,惠州市农村工作小组根据调研情况,在原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的基础上增加天气预警责任,助力惠州在水产养殖保险上成功破冰。

  2021年初,惠州推广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的保障范围较小。原政策性淡水水产养殖保险的保险责任是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漫堤、溃坝以及水泵停电不工作造成的损失,但近年来乡村的基础建设逐渐完善,除地势特别低洼的少数鱼塘外,已极少出现此类情况。养殖户们认为灾害发生的概率极小,因而参保意愿普遍较低。

  保险公司们在推广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经多方沟通,仲恺区最终结合区域特色,在2021年末出台了惠州市独有的政策性淡水水产养殖保险,加入了气象预警指数这一条款。依据该条款,在惠州气象局发出气象预警达到阈值(例如一年10次)时,保险就可以直接赔付。在仲恺区,近三年来气象预警次数的平均数是50-60次,完全满足赔付条件。在仲恺试验成功后,这个创新便于2022年被纳入了广东省这类政策性保险的责任条款,让全省的淡水水产养殖户受益匪浅。保险公司还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勘查等科技手段辅助,提升定损的效率和精准度。

  在原本由农户自费的疫病死亡保险上,仲恺区还同步实行财政支持。也就是说,养殖户若是购买了仲恺区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产品,仲恺区政府就会全额补贴需要支付的个人30%的保费,农户最犯愁的气象风险和疾病风险就同时可以解决了。保险公司业务员们调侃说,这叫“买一送一”。

  三、惠州政策性淡水水产养殖气象指数保险的推广现状

  为了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这个政策性保险,当地政府机构和保险公司们多次召开“农业保险-水产养殖交流座谈会”。该保险的推广过程中还有一个很具示范性的做法,就是“大户带小户”投保。本调研团队在访谈中发现,有一定学历(大专以上)的中青年养殖大户的保险意识很高,也愿意配合保险公司和当地政府宣传推广。惠州的气象预警次数非常多,农户们看到了理赔的案例和好处,购买意愿高涨。即便在没有区财政补贴的2022年,农户们因为有过受惠经验,风险意识也有所提高,购买保险的人数激增。据惠州保险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惠州保险公司2021年承保数量18672.26亩,保费收入746.89万元,保障金额9336.14万元;理赔数量158亩,理赔金额115.47万元。2022年1月至11月承保数量20777.74亩,保费收入834.79万元,保障金额1.04亿元;理赔数量22610.18亩,理赔金额220.67万元。

  那么,农户对这个政策性保险究竟满不满意呢?根据本调研团队的问卷调查得知,购买保险的养殖户对该保险“非常满意”的养殖户占比58.3%,“一般满意”及以上的占比91.7%,“不满意”的仅占8.3%。其中,农户感觉比较满意的方面主要为理赔时间。总而言之,政策性淡水水产养殖保险以“智慧气象+优质保险”新模式助推农业保险业务发展,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惠州“乡村振兴”、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做出新贡献。

附近的鱼塘主互相帮忙清塘捞鱼销售到市场。摄/朱海鹏

  四、惠州政策性淡水水产养殖保险推广的难点

  (一)养殖户经营状况欠佳,现金流紧张。新冠疫情持续近三年,餐饮业饱受打击,上游的鱼类养殖受到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同时,饲料价格上涨接近40%,鱼类消费端价格不涨反跌,出现了“养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情况。在资金压力下,即使是仅需自付30%的个人保费,不少散户养殖户也认为很有续保支付难度,希望在特别困难时期,政府能提高补贴保费比例到80%或90%。

  (二)养殖户们认为保障金额太低。当前执行的赔付标准为5000元/亩,因为政策性保险不能重复购买,所以赔付金额远低于一亩普通四大家鱼能卖出去的总价格。不少农户表示,“5000块只相当于能活下来,买个鱼苗重新开始而已”。而部分养殖甲鱼、加州鲈、叉尾鮰等高价值水产品的养殖户认为,保额与水产品的价值相差甚远,一旦发生灾害,保额远远无法覆盖实际损失。

  (三)财政补贴的保费拨付存在严重滞后性。政策性淡水水产养殖保险70%的保费是由省、市、区财政分比例实施补贴(此保险并无中央财政补贴),正常的保费拨付时间是一个季度一次。本团队调研得知,实施此业务的保险公司们有不少没有及时收到保费,甚至滞后严重。保险公司一方面需要承担及时赔付的责任,另一方面缺乏后续资金的支持,因而在推广中陷入两难的处境。

  五、惠州政策性淡水水产养殖保险的经验推广路径

  (一)完善保险财政补贴政策

  首先,考虑到惠州目前仍属于政策性保险的三年初步推广期,且在疫情影响、鱼饲料高涨和成品鱼价格跌破成本价的三重夹击下,建议地方财政对水产养殖保险的补贴比例提高到80%,且免征所有税费,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渔民互助、财政补贴、协会运作”的水产养殖保险制度。目前,广州、佛山、珠海、丹阳等地都实施农户自付20%保费的政策,以调动地方政府、保险公司和养殖户的积极性。三年期满后,农户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保险意识和理赔经验,可以视市场情况再定新的补贴比例。

  其次,可以改良财政补贴的时间节点。佛山顺德某地对农户的自付保费部分是:先财政补贴农户自费部分,后出险时农户支付自付保费的改良型时间节点。对于想续保又苦于资金周转的农户来说,这等于是天降甘霖。

  (二)调动专业化组织力量

  目前“大户带小户”的带头人效应作用虽然发挥良好,但仍属于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的状态。建议加大对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专业化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水产养殖专业化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组织养殖户参保、防灾减灾、勘查定损、协调理赔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发挥行业部门在防灾减灾、灾后定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二者相辅相成。

  (三)尽快创新设立巨险分散机制

  建立水产养殖业巨灾风险基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补偿。尽快制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实施细则,设立“财政支持、地方配套”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并向再保公司购买一定赔付比例的再保险,形成小灾保险公司赔付、大灾再保公司分担、巨灾政府补助的风险分担局面。巨灾风险基金的筹集渠道应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保险公司无大灾年份水产养殖业保险保费节余滚存、保险公司的税收减免部分等,提高巨灾风险基金储备能力,提高保险公司接纳政策性保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解决如何提高保额总量的问题,切实达到惠农目的。

  (朱海鹏、陆剑宝、向旭东,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