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以下简称“科创人才”)作为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主力军,其培养与成长对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加快培养科创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成为一项极为紧迫且重要的战略任务。
(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主要特征,其发展壮大离不开高水平科创人才的引领和支撑。培养科创人才,是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
科创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新质生产力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依靠科创人才的智慧和汗水不断突破、持续创新而来。科创人才不仅是新技术的创造者、新产业的开拓者,更是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创新能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勇于承担风险的创业精神,能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科创人才的集聚程度和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高度。
培养科创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于拥有强大的科创人才队伍。科创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决定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进程和成效。只有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才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科创人才培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而创新的主体是科创人才。科创人才能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科创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能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
尽管我国科创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制约着科创人才队伍的壮大和质量提升,需要认真分析和妥善解决。
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新时代对科创人才的需求。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而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例如,学科交叉融合不足,学科壁垒仍然存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难以培养具有跨界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再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有限,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又如,创新创业教育滞后,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全面普及,教师产业经验严重不足,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待大力提升。
评价机制不够完善,难以有效激励人才成长。当前的科创人才评价机制往往过于注重论文发表和科研成果数量,忽视人才的实际贡献和社会价值,难以有效激励人才成长。这种评价机制不利于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也不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科创人才。例如,评价指标单一化,过度依赖论文、专利数量等纸上指标,忽视人才的实际贡献、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再如,评价体系僵化,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难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人才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又如,评价结果应用不足,评价结果与人才培养、职称评聘、项目拨款、奖金分配等方面的结合不够紧密,难以发挥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培养环境亟待优化,难以充分释放人才活力。科创人才的成长和作用发挥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与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创新环境欠佳,成为制约科创人才发展的最大短板。例如,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甚至存在阻碍人才发展的系统性的体制机制障碍。缺乏针对科创人才的专项政策,存在各种针对科创人才的刚性限制,“看不见的硬约束”远强于“写在纸上的软激励”,严重束缚科创人才的活力。又如,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对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的投入力度有待加强。再如,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科创人才开展科研和创业活动的需要。此外,缺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也不利于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科创人才的成长和作用发挥,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优化科创人才发展环境。
国际人才竞争加剧,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面临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我国在高端科创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端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例如,发达国家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我国在人才竞争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又如,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吸引和留住海外高端人才。再如,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本土高端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三)
为加快培养科创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激发人才活力。
深化科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革新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突破以往侧重于专业学术型人才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专业学术型人才、应用技能型人才、科创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格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鼓励跨学科研究和合作,建设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具有跨界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师资交流通道。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完善科创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创新导向。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创人才评价体系,重点评价科创人才的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克服“五唯”倾向。分类推进人才评价,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科创人才,制定分类评价标准,避免“一刀切”。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与人才培养、职称评聘、项目拨款、奖金分配等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在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奖,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优化科创人才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成长氛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破除一切束缚科创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科创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保障。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加大对科创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的投入力度,为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为科创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深化职务成果赋权改革,使科创人员直接从自己的科研成果中获得经济收益,允许科创人员先富起来,激发科创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建立尽职免责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爱惜、保护、激发科创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放宽人才引进条件,简化引进流程,为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搭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科技创新大赛,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来华交流合作。鼓励科创人才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与世界各国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创人才。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国际交流项目,选派优秀学生和科研人员赴海外学习交流。支持国内高校与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科创人才。为海外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解决他们在居留、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营造尊重人才、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来华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国际科技合作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作者耿景海,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