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抓住关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3-11 11:05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做出深入阐释,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生产力一般包括劳动者、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是物质要素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物质要素只有被人掌握,并与劳动者的劳动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三个基本要素的结合方式、结合形态既决定生产力水平,也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和科技进步都引发要素结合方式和结合形态重大变革,促进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

  新质生产力是以具有创造性的人力资本和颠覆性、前沿性技术革命为基础,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支撑的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新价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无论是从生产力三个基本要素还是从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看,创新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发展都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两个关键。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必须在创新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发展上下功夫。

  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劳动力的素质决定生产力水平和质量。形成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劳动力队伍和人力资本,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基础。近年来,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牵引,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建设“五大工程”,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全省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分别达1934万人、690万人、94万人,技能人才约占从业人员总量的2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5.68%;研发人员达130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拥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未来,广东要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加快培育堪当重任的战略人才力量,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和产业人才队伍。首先,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模式和机制的改革创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前沿能力、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持续深入实施本土创新创业团队、杰出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五大项目工程,给予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等领域的优秀人才长期稳定支持。其次,加强基础教育和基础学科建设,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增设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关的专业,加大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人才(STEM人才)培养力度,前瞻储备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资源。再次,拓宽引进渠道,创新引进机制,大力引进全球一流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人主体和国家实验室体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体系等重要创新平台以及各级各类人才工程的作用,大力引进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科学家,具有推动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以及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革新的高技能人才。

  全面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近年来,广东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出台重大改革举措,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2023年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

  未来,广东要按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特别是要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使之成为新质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引导人才更多投入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推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同时,强化成果转化应用,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完善。

  作者游霭琼,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