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时代考卷

2024-09-18 10:43 来源:南方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部署,并统一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绘制了“施工图”。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先导作用,在统筹推进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方面精准发力,认真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重大时代考卷。

  (一)

  树人必先树教,强国必先强教。一个国家人类发展指数高低,教育质量是关键指标;国力强弱,教育水平是重要参考。16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五个世界科学中心、人才中心,这五个中心和世界强国的形成无一不是得益于教育的先导作用,即先成为世界教育中心,而后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人才中心,并由此崛起为世界强国,三者在发生时序与变迁路径上高度一致。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进入关键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中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变、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从国际看,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大国博弈,表现在科技之争,关键在人才之争,根源在教育之争。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人才、科教资源的集散地。一方面,新技术革命催生出新的学科组织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范式,知识创新加速推进,从发现到发明、从发明到应用加速迭代,需要高校推进科教、产教一体化发展,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另一方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具体而言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社会发展活力,需要教育集聚人才要素,强化国家战略人才的引育用。

  历史和现实都深刻证明:教育、科技、人才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共生体,必须深刻把握教育在“三位一体”战略部署中的先导性地位和关键支撑作用,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的重大意义,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二)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以科教融汇带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普遍共识。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尽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于中国式现代化各具作用、地位和影响,但从时代发展规律上看,三者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理念共识和一致实践导向。然而当前,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在一体发展层面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教育对科技发展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支撑力不足。

  一方面,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对科技和产业创新的龙头作用发挥不充分。高校对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洞察存在滞缓甚至脱节现象,“科技—教育—产业”融合不够,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结合不紧密;学科专业建设成效与科技产业创新态势相比相对滞后,对前沿学科专业超前布局意识不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存在短板,院系、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还很深,在科技创新突破方面难以形成协同效应。此外,职业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与人才结构改善和质量提升存在供需矛盾。目前,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占世界总规模的五分之一,科研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虽然人才规模优势突出,质量不断改善,但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仍比较陈旧,存在焦点不清、资源分散、创新性不足等问题,高水平人才,特别是基础研究、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严重短缺,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人才缺口也很大。

  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质量教育、高水平科技和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必须深刻把握以教育为先导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才能在大变局的时代,以教育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三)

  充分发挥教育在“三位一体”结构中的先导性地位和作用,需要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协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具体而言,需抓好七个关键着力点。

  一是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抓稳抓牢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

  二是坚持战略导向推进高校分类改革和学科专业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着眼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类推进高校改革,避免趋同态势,鼓励高校在不同赛道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

  三是以有组织科研加强关键技术集中攻坚。瞄准国家战略急需,实施“揭榜挂帅”工作机制,不断积累科研优势,下决心摆脱“卡脖子”困境,在前沿科技领域、基础科学领域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四是深化科教融汇改革。打破教学与科研边界,以重大任务为牵引,依托大平台、大团队,将科研组织方式与育人模式有机融合,促进多学科交叉、多高校协同,力争产出大成果。

  五是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破解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困境。

  六是进一步破除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全链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完善留学回国人员、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学成归国。加快建立健全以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为价值取向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通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堵点。

  七是持续深入谋划推进评价改革。同步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科技成果评价和人才评价机制,提升“破五唯”实施成效,更加鲜明树立育人导向、战略导向和成果导向,健全个性化综合评价体系,营造健康良性的评价生态。

  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教育之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新篇章,在新征程上不断彰显教育的价值与贡献。

  作者刘海春,系韩山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