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福建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上,习近平同志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奋斗了近18年,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带领干部和群众一起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地方领导工作的生动写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八闽大地生动实践的缩影,不仅蕴含着弥足珍贵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更带动着各乡镇由此脱贫致富、获得发展。作为“四下基层”发源地,宁德已从当年的“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到综合实力居全省第5位,跨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四下基层”,下去的是领导干部,收获的是对策办法,夯实的是发展根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四下基层”历久弥新,展现出穿越时空的时代价值和接续传承的真理力量,值得广大年轻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践行。
“四下基层”坚持群众路线,蕴含深厚的为民情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二字是习近平同志提起次数最多、频率最密、场合最多的词。人民性是“四下基层”制度的本质属性。习近平同志作为这一制度的开创者和践行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基层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群众在他的内心有最重的分量。在闽东不知“掀了多少锅盖、掀了多少桌盖、掀了多少铺盖”,因为他心里总是记挂着老百姓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四下基层”是要让地处闽东的宁德摆脱贫困,让人民致富,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让群众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保民生、促发展。与习近平同志共事过的姚智梅(时任宁德地委常委、统战部长)在回忆时说:“我感觉他对老百姓的感情最深,我从内心敬佩他。我觉得闽东有这样一位好领导,一定有希望。”
“四下基层”坚持“下”的行动,突出了鲜明的实践导向。“下”的行动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的执政为民理念。“三进下党乡”的徒步调研,正是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的起点,随后才逐步建立起“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陪同习近平同志调研的连德仁(时任寿宁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在日记中写道:“这一天,乘车5个小时,步行4个半小时,开会座谈访贫2个小时,一路风尘,大汗淋漓,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因为路途遥远,群众办事不方便;因为隔着高墙大院,群众意见难以递送。“四下基层”推动领导干部“下”到基层,把办公地点从机关大院挪到基层一线,现场集中“会诊”,提高为民服务效率,拉近领导与群众、机关与基层的距离,解民忧、惠民生。“下”到群众中的行动,在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时已初见端倪。1984年,正定县历史上第一次问卷调查正式启动,印制了5600份民意调查表。除了向各乡各单位发放问卷外,习近平同志还提议“到街上去”。他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摆,请群众坐下来聊,当场征询意见,解答问题。习近平同志鲜明的实践导向始终如一并不断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步履不停,在广袤的土地上发现问题、认识国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发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四下基层”坚持以研促谋,彰显有效的科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宁德9个县中有6个是贫困县,十分落后。到宁德赴任后,习近平同志一头扎入基层调研,深入思考如何加快发展、摆脱贫困,通过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初步确立了闽东的发展思路。调查研究是做好经济工作、领导工作的首要方法。陈云是党内出了名注重调查研究的国家领导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在思考怎样做经济工作时提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那时为走出经济困局,中央组成多个领导小组去到全国各地调查,效果显著。习近平同志到任不到3个月,便走遍闽东9县、13乡镇、18个村,一年有一半的时间用于下乡调研。扎实的调研让习近平同志充分掌握了地情、县情、乡情,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策略。他提出要发现好的典型,以典型引路,带动更多地方发展。他认为地委工作大多涉及农村,没有典型的东西,说服不了基层。《滴水集》收集了当时宁德地区各领域的典型经验例子,成为各地学习推广的资料。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汲取各方智慧,更加坚定了习近平同志带领干部群众摆脱贫困的决心。谋求地方发展,让老百姓生活好起来,是他一切工作的重心。
“四下基层”坚持一以贯之,注重精神的接续传承。“四下基层”是对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它的理念和实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闽考察时说:“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四下基层”“弱鸟先飞”“滴水穿石”……这些当年由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地区提出的理念、创造的思想财富和实践成果,如今已成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秉持的精神,对福建乃至全国更多地方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四下基层”是闽东地区走出的优良作风,35年来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通过建章立制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贯穿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辐射影响全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质朴真挚的为民情怀,躬身力行深入基层调研,关心民生问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重大战略,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示范。立足新的时代方位,广大年轻干部要学习贯彻“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好“经济答卷”“民生答卷”,保有涓滴成流、聚沙成塔的耐心与韧性,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南粤大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
[作者: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公益与志愿者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广东省中青年科级干部培训班(第二期)调查研究教研组负责人、指导教师 李凌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