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5-10-09 11:07 来源:南方日报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其中统一要素资源市场,促进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减少资源错配和闲置浪费是重要内容。

  自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配套措施,聚焦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与数据等要素,对统一要素资源市场做出了具体的工作部署。日前,国务院批复了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在内的10个试点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把握试点改革机遇探索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新路径,对于破除要素流通的显性壁垒和深层制度壁垒,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要素高效配置激发全国统一大市场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破壁清障”的制度创新上,更体现在通过制度创新红利促进要素高效自由流动所激发的巨大价值上。

  以土地要素中的集体用地盘活为例。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要求,2015年起,国家在33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了为期四年多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试点,此后通过系列的土地管理法规与实施条例的修订完善,逐步扫除了“农地入市”的法律障碍。多地的成功改革案例显示,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性用地入市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在促进地方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由此被激活。一些原有的低效村集体用地,在新的法规框架下明晰了权属和利益归属问题,成为地区发展的新空间,有的已成为当地引资入驻优质项目的建设用地,有的已成为当地产业园区配套的公租房建设用地,还有的有效提升了当地文旅产业的民宿接待、文化展览等功能。

  2013年底,深圳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社区的原农村集体工业用地的公开出让,被公认为“中国农地入市第一拍”,为深圳探索存量土地开发利用作出了先行探索。该用地公开出让后,合作双方从共享土地收益发展至村股份公司入股用地企业方格公司,再发展至由凤凰社区和方格公司携手成立并更名的深圳市美格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进而联手打造“合一凤凰智慧港”向全球招商,吸引5G科技创新企业到此集聚。其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出通过盘活闲置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路径,及其所产生的庞大市场价值。

  可见,土地要素的高效配置,不仅令土地要素通过用途转换而提升了自身价值,更带动了周边产业、消费和配套的联动升级,令市场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从而提升了区域市场的整体价值。

  要素自由流动规则需顺应科技发展趋势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生产要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科技发展对要素流动规则提出了迫切需求,支持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与规则需积极主动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以获取更高的发展成效。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科技发展日益彰显了数据要素的重要性。数据要素与其他传统生产要素相比具有显著的独特性,数据要素的市场规则和治理体系建设,最能体现要素自由流动规则正紧随科技发展趋势而展开的特点。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培育和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亦随之成为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制度设计内容包括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培育统一的数据市场等方面,其目标是实现数据流动的价值或令数据在市场流动中产生价值。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同年10月组建国家数据局,以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数据工作的决策部署,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立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跨境数据流动等科技前沿发展需求而开展的数据要素市场规则设计,需解决数据权益不清晰、数据垄断、不正当竞争及数据泄露风险等问题,以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潜力。

  截至2025年9月,国家数据局已在全国10个省市设立首批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围绕数据产权、交易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向开展试点任务,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与技术方案,推动培育形成“制度创新—技术突破—场景应用—产业培育”的闭环模式。北京作为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之一,其试验任务涉及医疗健康、数字金融、消费信用等18个行业领域,由经营主体参与多个数据流通应用场景试验,探索用制度合力打通数据流通“堵点”的政策策略,令数据要素通过应用场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动能。同为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的贵州,试验任务之一则是强化数据供给,公共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被摆在优先位置,政府鼓励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推动公共数据高效、有序、安全地归集和利用,积极推进数据主题库、基础库的市场化开发,为行业大模型提供基础性公共数据语料。

  可见,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过程中,市场规则的制定者需遵从问题导向与科技导向思维,通过创新机制主动迎合技术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

  紧抓机遇加快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国务院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表明,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从“顶层设计”迈入了“试点攻坚”。面对统一要素资源市场的全国性难题,通过选择基础好、代表性强的地区先行先试找到破解方案、积累经验,既是顺应科技革命趋势为新型要素“立规则”的试验,也是深化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改革实践。对试点地区而言,两年的改革试点期是激活新动能的窗口期,应把握发展机遇,抓紧落实试点实施方案。

  为加快生产要素在区内尤其是跨境的高效自由流动,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机制规则的“软联通”方面开展了多元的制度创新试验,市场一体化建设因此取得了长足进步。大湾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对技术成果转化、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人力资源要素流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资本要素配置、资源环境市场制度、要素协调配置效率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了新的契机。

  以《实施方案》中大湾区技术要素的改革为例,明确体现了打破科技成果转化壁垒、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令技术要素更顺畅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发展意图。例如,《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国有科技型企业将研发团队对科技成果转化净收益的分享比例提高至50%以上,同时有序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通过在制度上明确科研人员的权益、建立突破性的收益分享机制,激发科研人员转化成果的内在动力。又如,《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科技项目遴选、资源配置和成果评价制度,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这种市场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方案将有助研发更贴近市场需求,推动资源向高创新效率的主体聚集,有助于逐步形成从“政府主导选题”到“市场驱动创新”的区域创新范式。再如,《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创新主体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等强化国际与区域研发合作的方案,将有助于大湾区进一步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区域科技整体竞争力。

  从大湾区技术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方案可以看出,要素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优化大湾区的创新政策体系,在激发创新人才活力、推动创新范式转变、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钟韵,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