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课程思政改革: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追求

2022-01-10 09:20 来源:南方日报 陈敏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课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大格局。

  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对培养有本领有情怀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接班人,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医学院校对课程思政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开展不广、措施不力等问题。笔者从理论来源、现实依据、行业要求、实现路径四个方面探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改革。

  理论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课程思政

  中华传统文化对寓教于课早有提倡,医乃仁术、立德为先等课程思政内涵在各时代文史著作中都有重要论述。

  课程育人始终贯穿寓教于本功能。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礼记·经解》中便对课程育人有所阐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意思就是说,人的很多品行是通过《诗》《书》《乐》《易》《礼》《春秋》等传授而习得。

  教育过程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理念。《资治通鉴·周纪》就将“立德”列为我国古代“三不朽”之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德为先”。先秦时期《管子·权修》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指出树人是一项长久之计,是教育永恒不变的责任。

  教育目标始终注重培养正确价值观。大学教育功能包含知识传授、培养能力和价值引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中把“传道”放在首位。晋代杨泉《物理论》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宋代张杲《医说》中提到:“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粗守仁义。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这些历代名家格言,都精辟论述了为医者必须立德修身。

  现实依据: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加强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是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全程的新举措,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保障。

  课程思政是新形势对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多样复杂,单纯依靠思政课程已很难适应现实需要,迫切需要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思政实践,实现课程育人。

  课程思政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教育强国、创新驱动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等新任务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培养又红又专的高质量人才。

  行业要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举措

  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人,决定了其社会属性。课程思政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举措。

  根植医学人文情怀。“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文化传承,医学院校要推行课程思政建设,从学生踏入医学殿堂第一步起,就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厚植医学人文情怀。

  培养医学职业道德。医德是对医生的根本要求,《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就强调了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高校要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德艺双馨好医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医学正在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实现路径: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南方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具有光荣军旅传承的医科大学,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和课程育人,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综合改革,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抓好顶层设计,建立课程思政长效机制。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开展“筑梦引航工程”、书院制改革等“三全育人”新实践。2018年整体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并行,思政内容、课程方法、考核支撑并建,思政进教师头脑、进培养方案、进教学大纲、进课程教学目标、进课堂教学目标“五进入”的思政育人体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

  优化教师素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开展教师课程思政专项培训、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评选师德标兵、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以点带面,有效提升全体教师的育人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站位高、专业基础强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加强思路创新,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意见》《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南医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牵头成立全国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研究协作组,全方位持续推进医学课程思政改革。先后建成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2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4项,入选首批广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丰富第二课堂,打造立体思政课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打造医学人文、特色活动、通识教育、社会实践特色思政教育。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更强爱国情怀;通过向抗疫先进典型学习等活动,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堂、深入职业教育;举办新生入学宣誓、白大褂授予仪式、组织学生深入生命科学馆,培养职业认同和人文情怀;建设一批人文实践教育基地,发挥文化育德功能。

  课程思政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医学院校应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引导医学生找准角色定位,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明确职业责任,强化职业担当,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更多卓越医学人才。

  作者系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编辑:王沛容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