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4-01 14:25 来源:南方日报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广东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持续构建全过程创新链,重点支持和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5个未来产业集群的“20+5”产业集群,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新劳动者。在前三轮的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都是基于劳动者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式创新、颠覆式创新,以及发明创造所引起,进而推动产业升级革命和人才中心转移的同步发生。目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积极参与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基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也更加需要高素质战略人才队伍的智力支撑。建设好创新型、复合型战略人才队伍为代表的新劳动者,是推动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的关键资源保障。

  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省内沿途转化,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加快发展和培育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5个未来产业集群,是广东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关键在于打造一批能够研究、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以及一批能够熟练掌握新型生产资料和工具技术的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因此,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快建设战略人才队伍助推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高地,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大使命和任务,也是广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广东要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动全省积极融入、主动布局,推动汇聚更多全球人才资源、创新要素与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创新人才高地建设,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各地应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的特点、发展优势,推动创新要素向重点科创区域集中,产业集群向重点产业园区聚集,优化产业集聚布局;围绕“20+5”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前瞻性地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战略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布局,进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创造平台基础。

  加快创新人才发展机制,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战略人才是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的核心资源,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广东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机制,聚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重点产业领域的顶尖战略科学家、关键科技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采取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协同培育模式,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在资源配置、团队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构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培育跟踪机制,在项目申报、梯队建设、成果评价、科研保障等方面给予持续支持,激励他们敢于挑大梁、当主角;构建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机制,强化校企合作、研企合作,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类型和专业博士研究生类型的工程师的联合培养试点,探索“工学交替”的育才模式;搭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自主培育机制,积极引导产业龙头企业与高职院校、技工院校共同建设相关产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自主培育联盟。

  加快完善研产学用系统,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效能。基于当前校企合作的机制,逐步完善基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闭环研产学用系统。高水平的高校、科研院所是战略科学家、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集聚的主要阵地,承担着推动各学科领域前沿科学研究领域由“0-1”的探索过程,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探索阶段。制造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以及“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则承担着推动各学科领域前沿研究的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从学科领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迁移的“1-100”的转化过程,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施阶段。同时,企业家们也要将他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面临的瓶颈和难题反馈出来,再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新一轮的研究和探索。通过这个闭环系统,强化各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紧密合作程度,更有利于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效能。

  加快完善合作交流平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协同效应。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的需求,完善对外的合作交流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积极支持省内的战略科学家、关键科技领军人才“走出去”,担任国际学术研究组织职务,在广东发起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持续举办“高交会”“海交会”“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大型科技创新与人才交流活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可联合高校、企业走访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团队,通过专题式的外出交流活动,探讨并引进前沿合作项目落地。

  作者魏伟,单位:广东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与开发研究院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GD23YGL08)、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2023WQNCX019)阶段性成果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江海燕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