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从经营主体量质齐升看经济大省向新而行

2025-10-09 11:08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日,广东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2000.19万户,占全国十分之一,经营主体总量稳居全国第一。对广东而言,这是自2017年经营主体突破1000万户以来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仅用8年时间就实现了数量翻番。更为重要的是,广东经营主体数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幅增长,新质生产力领跑全国。经营主体呈现量质齐升发展态势,是广东经济向新而行、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生动体现。广东是投资兴业、创新发展的热土。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充沛、铆足干劲、开足马力,广东这艘经济大船必将行稳致远。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外部风险增加的背景下,这种稳定作用更显弥足珍贵。

  经营主体数量提升与结构优化并行

  如果说2017年广东经营主体突破1000万户是改革红利释放的见证,那么2025年突破2000万户,则更多体现为市场潜能与创新驱动的结果。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这一成绩表明广东经济在化解风险与稳定增长方面展现了雄厚的实力。

  经营主体数量提升背后是结构性优化与含金量提高。从数据看,广东新设“四新”经济企业41.46万户,占全省新设企业总量高达37.92%。“四新”经济与新质生产力、技术融合创新紧密相关,其占比的提高,说明广东发展含“新”量提升。还有就是新设“数字经济”企业16.76万户,同比大幅增长25.41%,有力支撑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由此可见,2000万户经营主体数量背后是结构性优化和含金量提高,是从“数量驱动”迈向“质量导向”,从“广覆盖”迈向“强支撑”。相比大量分散的中小个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增加代表着企业组织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治理水平的跃升。

  制度的完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事实上,从1000万户到2000万户,广东并没有盲目追求经营主体总量“虚胖”的扩张,而是在提升准入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秩序与安全,通过加强经营主体实名认证、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行动等,有效防范经营主体虚增风险,极大提高了经营主体发展的质量。这种稳而有序的发展路径,既保证了经济的韧性,也优化了企业成长的轨迹。敢闯敢试的精神、尊重市场规律的务实、不断完善的制度供给,共同成就了经营主体量质齐升的跨越。

  广东是经营主体投资兴业、创新发展的热土

  新经济加速成长成为重要引擎。广东经营主体总量提升并非同质化扩散,而是结构层面的深刻变革。其中最显著的是“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新兴企业迅速成长,推动了广东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创新生态不断释放出新能量。不久前,“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登顶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标志着广东不仅是中国的创新高地,更具备全球化的产业竞争力。这一创新生态不仅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更离不开众多中小企业群体的活力迸发。政府通过科技投资、税收优惠、创新券政策等措施,推动创新逐渐蔚然成风,而非局限于部分“塔尖企业”。

  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目前,广东已形成了9个万亿元级的产业集群,涵盖了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新能源等领域,一二三产发展均衡,上下游供应链完整,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拥有从覆盖原材料供应到高端制造的全产业链,为广大经营主体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成长空间。一家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成长出一片新的产业集群。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双轮驱动。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依托庞大的人口消费力,市场提供了消费需求,政府则以制度安排、营商环境优化作为支撑,两者相辅相成,是广东经营主体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在广东,企业需要什么,政府就改革什么,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天办结”,市场准入更加便捷高效。根据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广东连续4年荣获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5年全国领先。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

  近年来,广东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通过创新“湾区注册”改革、试点香港简化版公证文书电子化流转、实行澳资企业“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机制,跨境登记便利度显著提升,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登记在册外商投资企业达23万户,较2024年末净增1.5万户,增长6.97%。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大湾区内地九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5万户,占全省新设外资企业总量的97.73%,区域集聚效应显著,彰显大湾区强大的吸附效应。尽管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中美贸易战阴霾挥之不去,但外资依然将广东视为投资的“避风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市场机制灵活,吸引外资能力强,创新能力强、活力强的外企和民企互相合作,助推了一大批新兴企业的诞生。

  经营主体活力代表着经济发展活力

  经营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经营主体活力代表着经济发展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民营经济作为广东经济的主力军,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登记在册民营经济组织1925.17万户,同比增长6.47%,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的96.45%。2000万户经营主体对应的是数千万个就业岗位与创业场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齐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民生提供广泛的保障。经济大省挑大梁,不仅体现在经济数字上,也体现在有温度的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上。

  同时要看到,广东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辐射效应,随着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地方新兴产业的萌芽,未来或将诞生更多的经营主体。放眼全国,也将涌现更多类似广东的成长型经营主体,形成“核心带动—区域联动—全国贡献”的多层次发展格局。

  从“大而多”到“强而优”华丽转身

  2000万户经营主体,不仅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数字奇迹,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生动缩影。数量的提升已打下了坚实基础,接下来需要通过综合施策,推进经营主体实现更高层面的从“大而多”到“强而优”华丽转身。

  一要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持续发挥“一网通办、一天办结”的制度优势,营造和保持创业门槛低、办事效率高的营商环境。同时,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持续消除市场准入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二要继续推动资本与创新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耐心资本运作机制,推动资本更多流向硬核科技与中小企业,培育更多具有潜力的企业未来成长为“独角兽”。三要继续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绿色+创新”的双重驱动力作用下,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金融等领域的经营主体将不断在广东这片热土上脱颖而出并成长壮大。

  作者林江,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