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的总结,凝聚着深邃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是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优势资源。把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推进医药院校思政课改革和特色化发展,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体现了三位一体的价值意蕴。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医药院校学生都应具备较高的中医药文化素养。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增进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了解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地位作用,理解其价值理念、思想精髓、鲜明特色,把握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及“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国家政策方针,不仅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养生理念,服务于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还能使其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巩固文化主体性。
推进“第二个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思政模式
在医药院校思政课中融入中医药文化,把“第二个结合”落实在思政教育上,形成特色鲜明的思政模式,是提高医药院校育人实效的必然要求。中医药文化中蕴含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济世救人的崇高理想、仁和精诚的道德准则等,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高度契合,是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
把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可通过密切联系学生专业背景,促进其职业理想、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和专业素养的融通,更好地实现思政课“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目标,发挥文化育人与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切实提高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把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可通过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话语、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延展思政课历史纵深、夯实思政课文化根基,进一步推进医药院校思政课特色化、精细化改革,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医药院校思政育人模式。
把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可通过推动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开展医药特色思政教育的跨学科科研工作,助力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开拓创新空间、产出研究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政课程建设的双向促进和特色发展。
涵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医药人才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其思想行为既具有独立性、活跃性,也具有多变性和选择性。复杂多元的时代环境,海量繁杂的数据信息,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的成长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调和致中”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契合相通,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整体思维等科学思维方式,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有效抵御不良思想倾向的冲击和侵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同时,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同,厚植爱国情怀,增强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成为理想远大、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药人才。
构建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特色鲜明的医药院校思政教学模式,要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建立一支既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具有较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思政课教师团队。要制定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整体规划,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精选教学内容,推动新媒体、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信息时代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新形式。要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思政小课堂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开展中医药文化节、知名中医药专家论坛等活动,通过参观中医药名家纪念馆、中医药老字号、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切身体验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发展历程。组织学生走进基层、社区开展国民中医药素养调查、中医健康养生知识科普、针灸推拿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感受“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系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