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社会功能

2025-09-08 20:48 来源:南方日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隆重集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道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旨趣,也诠释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社会功能。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以铭记历史

  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客观评价历史,通过多种方式保存历史记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也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通过周期性纪念,既能保存日本侵华屈辱历史的记忆,也能强化全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历史的记忆,是保存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特别是自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起,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包括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企图将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这是近代中国历史难以释怀的一页,蕴含中华民族的苦难和悲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均系统回顾了近代以来日本侵华的历史事实,指出“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通过历史的回溯,使国民在了解近代以来日本侵华历史的基础上,强化对历史的记忆。当然,强化这种历史记忆不是要铭记苦难、延续仇恨,而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认清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事实和历史道理。

  中华民族是不甘屈服的民族,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了抗日的共同体。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从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从单纯军队抗战到全体人民抗战,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历次抗战纪念,都要呈现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在强化历史记忆的同时,以诠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种对全民族抗战历史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有利于引导国民强化全民族英勇抗战历史的记忆,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认清中华民族的团结对于赢得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性。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以缅怀先烈

  在全民族抗战过程中,涌现了无数先烈,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以英勇的抗日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在铭记先烈抗战历史的同时,表达了对先烈的敬意和缅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历次抗战胜利纪念,都要再现抗日先烈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这些抗日先烈的名字,已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成为永恒的记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良知的民族不能忘记英雄。历次抗战胜利纪念,表达了对抗日先烈的缅怀和敬仰。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指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这一评价表达了对抗日先烈、抗日英雄的尊重和敬仰,有利于引导国民缅怀先烈、敬仰英雄,形成尊重和敬仰先烈、英雄的社会氛围。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以珍爱和平

  和平是人类的向往和追求,战争是对人类和平、国际秩序的践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维护世界和平奠定了重要基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交往交流以维护世界和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既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大量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实力,长期打击并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和大量海军,使日军不能轻易冒险地北攻或南下,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成立联合国的重要决定,中国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通过抗战胜利纪念举行阅兵,展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彰显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实力,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支持和援助。苏联、美国对于中国抗战给予大力支持,战争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英国、法国等国家为中国抗战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支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表达了衷心感谢。借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邀请6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有关国家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出席典礼,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的交往交流,也彰显了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进程中的大国地位。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以开创未来

  历史、现在、未来是相通的,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创造新的历史。开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是对抗日战争胜利最好的纪念。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人民的团结和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特别是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方面的基础。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依据所在。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携手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才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然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仍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当今国际局势、着眼人类未来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

  作者陈金龙,系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