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自贸区提升

2025-07-08 14:56 来源:南方日报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重要制度创新平台,承担着先行先试、制度探索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在这一进程中,党的建设作为自贸区改革发展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其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高质量党建不仅是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制度型开放的关键支点,更是在多元利益交织、政策创新密集的复杂环境中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内生动能的重要机制。唯有将党的建设系统嵌入自贸区治理体系,方能确保改革有方向、发展有路径、落实有力量。

  自贸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是指引发展方向。自贸区改革涉及深层次体制机制变革,必须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进行顶层设计、系统布局。如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探索涉外法治、跨境金融、深港合作等制度创新时,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政策制定、风险防控与组织实施全过程,形成“政治引领+制度创新”模式,为改革保驾护航。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复杂形势,党建引领提供的政治定力与战略定力尤为宝贵,是确保自贸区在开放中不迷失方向、在竞争中站稳立场的关键所在。

  二是把握发展规律。自贸区的核心使命在于推进制度型开放,即通过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体系的完善,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进程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持续创新,更有赖于党的坚强组织保障和有力执行支撑。首先,党建嵌入制度设计,保障改革持续性与稳定性。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放管服”改革、商事登记便利化、政务服务数字化等重大举措,均由党组织推动和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形成“党建+制度创新”协同机制,提升改革精准度与落地率。其次,党建强化政策协同与要素流动统筹能力。通过跨区域党组织联席机制等,成为连接政府、平台、企业的桥梁纽带,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与风险共管。再次,党建提供监督保障,确保制度红利真正惠及发展主体。通过纪检监察、组织考核等方式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改革方向不偏移,有效防范开放环境下的风险外溢与制度漏洞。

  三是凝聚发展合力。自贸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试验场,发展主体广泛、政策边界灵活,亟须党建在其中发挥引领、协调与整合的功能,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其一,党建有助于在政产学研用之间形成高效联动。通过推进基层党组织向产业园区、科研机构、金融平台延伸,实现组织覆盖从物理空间向功能维度拓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其二,党建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通过打造“党群服务+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精准响应企业在政策咨询、要素对接、法务支持等方面的诉求,并将党组织建在项目上、驻在企业中,使党建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其三,在灾害应急等突发事件中,党在组织动员与快速响应等方面优势显著,党员先锋岗、临时党支部成为一线主心骨,极大增强治理韧性与协调力。

  自贸区党的建设的鲜明特质

  自贸区的体制机制突破,为党建提供了新的实践场域与更高要求。相较于传统区域党建,自贸区党建具有体制嵌入更深、组织模式更活、功能导向更强的特质,正逐步形成一套契合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新模式。

  一是政策环境特殊。自贸区享有“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改革授权,其治理体系极具开放性、试验性与复合性。面对制度创新任务密集、政策迭代频繁的现实情境,党建工作的定位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建设,成为制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党建与制度创新协同推进。如前海在投资准入便利化、金融开放试点、港澳青年创业支持等领域实施制度创新时,将党建深度嵌入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全链条,构建政治引领与制度创新同频共振的新型治理闭环。另一方面,党建也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错容器”与“稳定器”。如前海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容错免责机制,提出“正面清单”,鼓励党员干部在合规前提下大胆创新。同时,通过纪检监督、绩效评估等制度提升执行力,确保改革红利有效释放。

  二是组织模式灵活。自贸区内经营主体多元,既有国企央企,也有大量外企、民企、平台型经济组织,要求党建工作突破传统行政属地化束缚,展现高度灵活、多元包容的特点。一是组织架构趋向扁平化、网络化,扩大覆盖半径,实现跨企业、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与联动治理。如前海构建“1+6+9”党建工程体系,深化“拓展融合型”党建,融入行业引导、企业经营等多方面。二是通过创新组织形式推动党建功能化、项目化。如前海投控党委将“支部建在项目上”,将党员力量下沉至一线开发建设,有效提升了党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有助于深化廉洁共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三是党建引领形成跨界协同机制。依托港澳青年之家等载体,建立港澳党员联系点、湾区统战联络机制,推动党建工作覆盖到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与合作伙伴,形成大党建、宽联盟、强服务的协同格局。

  三是服务导向突出。自贸区的发展目标是制度创新以及产业集聚、要素流通、资源配置能力的整体跃升,党建必须从组织建设转向服务支撑,从工作自转转向发展联动,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布局。首先,党建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如前海打造“党群服务中心+企业服务驿站”双平台机制,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服务、投融资对接、人才引进等“一站式”支持,极大提高企业满意度;前海金融同业公会党支部积极搭建“金融红桥”,成立“港人港企金融服务中心”,为港人港企提供量身定制服务与诉求解决“绿色通道”。其次,党建带动社会参与和协同治理。如前海社区党委构建“社区党委—小区支部—楼栋小组”三级体系,联合多方力量共治,合作开展公益活动,改善社区基础设施与服务。

  自贸区党的建设的实践路径

  自贸区改革任务重、节奏快、要求高,党建工作要有效发力,需在理念更新、机制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部署,构建结构清晰、功能协同、执行有力的运行体系。

  强化政治引领与理论武装,完善制度保障。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建设“理论学习基地+研讨实践课堂+党员沉浸式教育平台”矩阵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自贸区落地生根、指导实践;完善制度支撑体系,构建“党建责任清单+制度创新任务清单+风险防控清单”三位一体保障机制,做到职责明确、路径清晰、考核有据,提升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实效性。

  构建多层级、广覆盖的组织体系。适应新经济组织、新就业群体涌现的趋势,推动自贸区党建向功能型、平台型、融合型延伸。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党组织在“双创空间”、产业平台、新兴企业全覆盖。打破组织壁垒,探索区域党建联盟、功能型联合党组织,统筹各类资源,形成“党建+招商”“党建+金融”“党建+营商环境”等多维联动格局。推动数字党建与智慧治理融合,构建集成党员管理、组织活动、考核监督、学习教育等功能的智慧党建云平台,提升党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响应效率。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党员改革尖兵。坚持“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双轮驱动,围绕跨境金融、商事制度、数字贸易等领域,定向培训干部的政策理解力、跨界协调力和国际视野;推动干企双向互嵌,探索“干部到企业蹲点+企业党员进机关兼职”机制,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干部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企业对党建的认同与支持;建立重实绩、重基层、重改革的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对园区、平台、企业党建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激励干部敢担当、能作为、善创新。

  健全考核机制。构建量质并重、以实效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建立“党建+业务”双维考核体系,将党建纳入招商引资、制度创新、营商环境等核心业务指标体系中,做到责任共担、目标共设、结果共评;加强过程监测与结果评估结合,利用数字化平台实时监管,同时设置专项评优,树典型、激活力;探索“第三方评价+群众满意度反馈”监督机制,引入专家、企业、公众视角,实现“自我诊断+外部体检”,持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夏文斌:南方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席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尹玮煜:南方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