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2024-03-11 11:05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中首要的就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什么要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如何认识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广东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传统发展方式和增长路径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无论是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从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来说,都需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来促进经济增长。这就需要深化各领域改革,向改革要红利,以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举

  从国内来看,科技创新推进了产业创新,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因为需求侧是不断增长的,为适应消费升级与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以适应不断抬升的需求侧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近些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经济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动能正在转变。

  从国际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脱钩断链”和“去风险化”此起彼伏,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某些国家也在不断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的近岸化、友岸化,试图“去中国化”。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竞争的内核是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是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这些是买不来、要不来、等不来的,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我国推进的经济全球化正是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唯有掌握了新质生产力,方能拥有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的主动权,方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所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新动能,能引领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既是先进生产力,也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增长方式、发展路径,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产力,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的特有品质。新质生产力通过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不仅能提高技术、资金、劳动力、土地和数据的生产率,而且能发挥数据的乘数效应和“人工智能+”的综合效应,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从而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跃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是通过高端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布局未来产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传统的战略支柱产业,加速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等则是未来产业的典型代表。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形成数字产业集群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路径。同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可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改革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具备新技术的劳动者,运用新的劳动工具,生产出新的劳动对象的发展过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需要进行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首先要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要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来实现高科技的自主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强化企业研究。以科技创新来推进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其次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还要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最后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现科技、教育、人才的循环畅通,满足新质生产力所需。

  总之,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要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需要相应的科技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通过改革和开放释放新质生产力的无限潜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东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广东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推动战略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并通过金融强有力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上市公司数量全国第一,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

  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是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广东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取得显著成果。2023年,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未来,要继续以应用牵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要巩固完善战略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进的格局。目前广东拥有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万亿级城市,形成了包括先进材料、汽车产业等8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从产业图谱看,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精密仪器设备等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广东GDP比重达四成。要继续以新技术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进一步巩固完善战略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进的格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要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就要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到实处,发展数字生产力、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作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