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科技创新大省,广东低空经济率先“起飞”,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而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广东低空经济规模已超千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全省通用飞机飞行达到15万小时,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全空间无人体系等试点示范取得积极进展。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广东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增长新引擎、开辟产业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
低空经济以航空航天技术为支撑,将无人机、卫星通信、导航定位等技术应用于生产、物流、农业等诸多领域,并在发展演进中不断诱发源于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所致的社会创新,从而提升经济的整体效率与质量。这种融合创新发展的特质既是低空经济的核心特征之一,又构成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崭新动能。深圳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先行城市,其发展数据具有代表性地展示了低空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巨大潜力。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20%。同时深圳低空经济与空天、人工智能两个产业集群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2024年前三季度,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28.3%和14.1%。这也有力证明,具有融合创新导向与潜质的产业业态,是推动经济体创新成长的内生力量。
低空经济的兴起通过产业链效应不断催生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壮大。在这一过程中,低空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与结构优化,无疑会带来新的活力与增长点。当前,深圳已经初步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低空经济集聚产业链企业1700余家,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约占全球70%,工业级无人机约占全球50%,而且已形成集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实现了“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无人机”的产业链供给。所以,这一业态的需求增长和产业链的完善,将会产生更大的扩散效应与连锁效应,从而形成以低空经济为引擎的产业集群。
低空经济将以其业态的独特性,成为促进区域融合及协同发展的新动能。如低空经济通过低空飞行活动,能够缩短城市间的通勤时间和货物流通时间,从而提升区域交通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同样有利于提升乡村交通运输的效率,而且更能促进城乡经济的结合及物流与公共服务水平的城市化;低空经济的发展还将增强区域间更广泛的融合度,使更多城市被纳入核心城市经济辐射的范围之内,以空间距离的缩短,换来经济辐射效能的增强。可以说,通过低空经济实体形态的构筑,如区域通用机场及垂直起降场网络的构建,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所有有条件的区域,都可以通过实现低空飞行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协同融合,构建具有联动效应与效能的区域协调发展体系,从而实现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
作者陶一桃,系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深圳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