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文化保护促进历史文化街区 微更新和品质提升

2022-01-24 13:05 来源:南方日报 朱雪梅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广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6年以来,创新性提出“微改造”等城市更新方式,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通过微改造形式对老建筑进行修缮,强化了整体风貌特色,让“旧”和“新”有机结合。探索“共同缔造”新模式,搭建多方沟通议事平台,为街区保护更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机制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

  转变观念,重塑价值。首先,历史文化街区凝聚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和精神财富,是一种“必须保”的不可再生资源。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乡愁的见证,是特色风貌的体现和提升城市内涵品质的重要资源,能引发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产生自豪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必须保护好。其次,历史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在地性,是一种“值得保”的不可再生资源。过去人们总认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是只投入不产出,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其实不然,国内外大量案例都充分说明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能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如何重塑价值,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用促保”发挥其当代效用,让街区显值、保值和增值,是大有作为的。

  规划先行,保护优先。在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一要落实好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立市域范围内分级分类分专题的保护计划和实施路径,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全覆盖。引进社区规划师或专家团队,从实地调查、价值认定、挂牌建档、规划编制、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进行全过程指导把关。建立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闭环,确保规划的针对性,能用、管用、好用。二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应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遗存要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坚决制止各类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和遗存的行为,定期开展普查认定工作,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名录。全面摸查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状况,做好“保、留、拆、育”工作,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由表及里从外观风貌保护,到注重街区内部生活品质提升。

  公屋撬动,渐进改造。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数量多、类型丰富、等级价值各有不同,加之时空跨度大、碎片化分布等特点,因此在保护更新方式选择上更要因地制宜、循序推进。一是摸清“公屋”底数,从“公屋”入手示范带动,做到有抓手、有重点,先易后难。以“公产”带动“私产”,以点带线,让街坊百姓自发、自觉、自愿加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队伍中,实现整体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要创新保护更新方式,采用小尺度、渐进式有机更新方式。历史文化街区要改变以往大规模的“旧改”及“城市再开发”做法,采用以点状“针灸式”滚动的有机更新模式,做到“政府主导、逐步整治、渐进改善”。

  多方参与,共同缔造。如果建筑、街区是客体,那么居民则是主体。要想真正做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修旧如故”,保护好深厚的文化底蕴,街区微改造关键还在于是否能留住居民,是否还具有烟火气息。因此,宜筹建非官方主导的历史文化街区公众参与委员会。如借鉴泮塘五约建立“共同缔造委员会”经验,发挥社区规划师作用,全过程参与社区设计,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带动居民共同挖掘历史文化信息,推动地区文化价值认同。同时,落实民情民意,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改善环境,让街区回归社会、服务于民。

  专班管理,队伍建设。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所涉及的社会关系和结构复杂,应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和保育。一是设立政府为主导的专门管理机构,统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开发,对保护更新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从“纵向”落实上级职能部门相关政策和要求,及时反映存在问题和收集民情民意,保证上下联动对接畅通。从“横向”统筹多部门协同合作、业态管控和市场开发,特别是延续更新改造后遗留的部分工作,保证运营顺利开展,增强街区保护利用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如借鉴荔湾区设立“文化商旅发展中心”对泮塘五约保护更新及运营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做到不仅修好,还要管好用好,实现老街区新活力。二是加大保护和管理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大投入,拓宽渠道。一是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专项资金,列入政府财政年度计划。对于开展试点、示范区域等给予资金优先支持。挑选条件成熟的地段作为示范点,为民居类建筑保护修缮提供财政补贴。二是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可参照上海市的做法,政府出资、邀请社会资本加入的方式,成立混合型项目建设公司,负责项目投资运营,增强土地与物业资源集约利用效益。政府要做好资本融入的管控工作,防止纯商业化运作。三是完善捐赠制度,鼓励社会各界踊跃为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捐赠资金。

  作者系南风窗传媒智库特约研究员、广州市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广东工业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教授

编辑:刘帅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